标签:
房产申侯国拍豪宅罗生门上海娱乐 |
文|谢海涛 等
2009年12月6日下午1时50分,上海福州路108号,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国拍)的白色欧式小楼里,三楼拍卖大厅座无虚席,不断有竞拍人进来,拍卖公司不得不临时加了好几排座位。这家位居上海市“拍卖业五强之首”的拍卖公司,以房地产、抵债资产拍卖为其强势项目。这次拍卖的房产,比以往更引人关注。
拍卖场风云突变
在缴纳高达1500万的拍卖保证金后,12月6日,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甚至海外的11名竞拍者,出现在拍卖现场。下午2时,拍卖正式开始。
“2.98亿元”,当拍卖师报出起拍价时,现场静默近2分钟。拍卖师宣布:“本次拍卖的房产基本上都称得上是钻石级,加价幅度为100万元。”半小时后,现场只剩下了5号和28号,两人似乎均是志在必得,3.32亿、3.33亿、3.34亿元……
就在众人猜测鹿死谁手时,现场风云突变。当拍卖师报价,“最后一次,3.4亿”,就要举起槌子时,坐在倒数第三排的一位年轻男子,举起了18号竞拍牌,将竞价改写成3.41亿元。该男子戴眼镜、穿淡黄色外套,坐在两男一女中间,不显山不露水。下午2时50分左右,拍卖师一槌定音,“3.53亿,是您的,请您出示一下您的号码,18号,恭喜。”
在掌声中,18号走上前台,签署《拍卖成交确认书》,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他一言不发,18号签字时,一手签,一手捂住名字;签好字后,两只手都捂上了。随后,神秘男子匆匆离去。
豪宅拍卖之后,对于神秘的18号竞拍者,坊间猜测声四起。部分媒体将其披露为迪拜失利转战上海的浙商,以“浙商不差钱”广为报道,并认为拿下54套豪宅,或许是浙商大举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信号。
12月12日,一名知情人士申侯(化名)报料,否认了“浙商”一说。
申侯称,神秘的18号姓陈,30岁出头,开一辆去年买的东风标志207,经常出没于沪上各拍卖行炒房。此人原为白领,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后,偶然尝到转售被拍卖房产的甜头,于是辞去工作专事转售拍卖的房产,后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公司的资金和人员规模都十分有限,办公地点很不固定。
从上述情况,似乎看不出陈某有竞买3.53亿元豪宅的实力。
空手道还是天才策划
既然陈某等人没有3.66亿元的自有资金,而按市场正常规则交纳营业税、所得税的方式出售房产,根本无利可图,他为什么要竞买这批房产?他又是如何操作的呢?申侯称,所有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名词——“更名”。
“更名”,又称“转单子”,竞买人在以自己名义竞得标的后,再去寻找买家,将竞得的标的加价出售给买家,并由买家补签“日期为拍卖日之前”的委托竞买书,由竞买人补交给拍卖公司,在形式上将该竞买人的倒卖行为,变成了代表最终买家的拍卖行为。在这种更名转单的情况下,竞买人实际垫付的只有保证金,所有的款项都是由最终买家支付的。而这次的神秘买家事先会与拍卖公司谈好:要求付款期限可以拖三个月,甚至更久;过户期限可以拖六个月,甚至更久;拍卖公司默许陈“更名”。
而有关54套豪宅的拍卖信息,最早见诸报端的是11月2日。一家地产的员工透露,这批房子售价比市价要低10%,比较抢手,拍卖当天,只剩下了十几套了。对此,申侯称,陈某最初的设想是这样的:在得到拍卖消息后,就通过中介挂牌这批房产,一旦有客户感兴趣,就通过中介收取客户高额定金,稳住客户;接着,集合几名炒房人拼凑1500万保证金,在拍卖会上共同竞买;一旦竞买成功,尽量拖延付款和过户时间,出售还没有真正属于他们的54套房产,争取拉到更多的客户,尽量以客户的资金付款,最后实在没卖掉的,再由他们几个筹钱买下。“他们计划用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以1500万保证金,调动3.53亿元的国资,并利用‘更名’的便利,规避本应在出售过程中要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费。” 申侯说。
罗生门的真相在哪里
从12月15日起,一个题为《疯狂的楼市谁在豪赌国有资产?》的帖子,在天涯、新浪房产等多个网络社区流传。在那个被网友形容为“比蜗居更震撼人心”的帖子里,炒房者合纵连横,委托方高位套现,房产中介跟进分羹,帖子在分析陈某的操作思路之后,针对上述拍卖行为,对国有资产、国家税收、其他竞买人、拍卖行、最终买家、普通购房者的影响发出疑问,“谁获益?谁受害?谁在承受风险?”一时,跟帖反应强烈:“空手道高手厉害!”“风险越高,利润越大,这是常理。批发价比零售价低,也是常理。所以陈先生在这里做了个大胆的批发商。如果操盘成功,将是一个成功案例。或许是不可复制了。”在网友有赞有弹的声浪中,上海的房价依然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