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神”汪涵不单能“鬼扯”,真要舞起文弄起墨来,还是颇有水平。日前,汪涵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处女作《有味》。不同于“玩票味”十足的一般明星自传,《有味》是汪涵悉心钻研折扇、古琴、香干、油布伞、糍粑等传统民间手工艺后所著的散文随笔,在回忆童年、感悟事业的同时,“忙死了”的汪涵也通过文字表述了他对“慢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做一个快乐的木匠。
作为娱乐主持界“一哥”的汪涵,琐事繁多、工作压力大,曾将毛笔字、篆刻、养虫子、做木工、玩核桃、玩葫芦这些当成他自己的“不良嗜好”。但是机缘巧合,长沙附近靖港小镇的缓慢生活,让他逐渐萌生写作的念头。在被问及为何要出版这样特别的书时,汪涵回答道:“这些年来,我得到了观众太多的爱与赞美,如果找不到管道来释放,一个人是无法承担这么多的爱的,个人会变得无比膨胀,失掉自我,所以我努力记录下这些仍存于世的老手艺,正是我回报观众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朋友们来关注随时可能丢失,但却极为宝贵的中国民间文化精髓。”
“一个人的静,是不是有重量的?假如有的话,我认为它最好的方式,是用一颗心做秤砣,用大地做星盘,才能称得起。”“我在温暖的新年里,得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又隐隐感到失去乡下幸福的惆怅。窗外鞭炮终于噼噼啪啪地响了,过年了,过年了。我的玻璃窗,永远被妈妈擦得很干净。”让读者意外的是,以“装神”“搞怪”见长的汪涵在本书中展现了其惊人的文学天赋,以物喻意,借景说情,从散文化的笔法中,隐约望到张中行、董桥等老一辈作家的文风。再配上多幅制作手工艺品的照片及相应的制作方式、历史小故事,可以说,《有味》为大家展示的,是一个不为众人熟悉的知性汪涵。
日程表排得满满、每天只睡几小时,仍然是汪涵目前的生活常态,但在他的心底,一直都渴望能过“慢生活”、“小生活”:“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层出不穷,为钱、为名、为房子,大家似乎一直都在为些身外物跟自己拧巴着,如果有两条命,我一定拿出一条来做一个快乐的木匠!”汪涵说,他希望读者能够从《有味》这本书中,读到当一个小工匠的有味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