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2009-09-26 15:01: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反思体会 |
教学不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
本册数学书第一单元教学重点是
本单元中的《量体重》、《测量活动》、《购物小票》《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认为本节课做的不够,老师引导太多。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写成怎样的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
在教学小数的单位换算中,我先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数学书,用整数把它的长和宽准确的表示出来,学生动手的兴趣特别高,当确定了学生测量的数据准确后,我就引导他们,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单位表示数学书的长和宽,现在老师请你们统一把它们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数,你会吗?学生说太容易了。然后一会就改好了。但学生对3厘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23克写成用千克做单位的小数掌握得不好,还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一点我不知如何给学生讲解才能让学生更明白。
在《小数的退位减法》这节课中,因为这部分内容我们看了教研课,明白应该先重点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教学小数的退位减法,我创设了生活情境:昨天老师在两个超市买东西时,发现同一个品牌的香肠在一个超市里标价是3.8元,在另一个超市标价是3.80元。这两个标价哪个贵,哪个便宜?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和老师的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感觉自己身边处处有数学,就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本想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没有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语言不够简捷,过于渲染,问题提得零碎,没有价值,导致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练习设计不细致,信息量小,学生应学的知识点得不到全面训练。我认为追求形式是造成课堂教学时效性差的原因之一。
“新课标”中指出,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本单元学生能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而且有些地方教师还是做的不够,应该虚心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本单元教学。我感受到课堂改革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做个有心人,敢于向自己挑战,转变观念,自己的课堂也是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