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艺术特色

(2009-06-12 11:16:12)
标签:

杂谈

《红楼梦》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

1、打破的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正邪两赋,善恶相兼”。

2、人各一面,毫不雷同。

3、心理描写最见功力。

二、 高超的叙事手法

1、写实与诗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

2、浑然一体的网状叙事结构

3、转换灵活的叙事视角

(一)突破了传统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

主线:宝黛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主线之外,又有多条副线(如一僧一道、甄士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由“三个世界”构成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神话世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人间走了一遭,这中间顽石又曾经到过太虚幻境,最后仍被送回青埂峰下,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

现实世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理想世界——以大观园女儿国为舞台,逐层展开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悲剧的结局。

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

神话世界统摄着人间万物;现实世界贾府的盛衰是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产生的典型环境;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

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两人升降沉浮、出世入世两相对照,甄贾二宝玉又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叠映交融。《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事件都组织在这三个世界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筋脉连接,纵横交错,浑然天成。既像生活本身那样纷繁复杂,真实自然,又笼罩着一层真真假假、实实幻幻的神秘面纱。       正是:假作真来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顾此写彼,手挥目送”的写法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伏下了贾府十二金钗等人的命运;

•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串连了许多人,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如宝钗的不爱花,黛玉的多疑尖刻;又伏下了人物命运,如香菱的身世,惜春的出家。

••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既是对第五回的照应,又展开了宝黛钗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同时又暗示了三人的悲剧命运。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芒种节大观园姊妹聚会,独不见黛玉,宝钗去找,于是有了宝钗扑蝶,引出小红与坠儿的私情话,由小红引出凤姐,只此一顿,最终引出黛玉葬花。与前面的宝钗寻黛玉接上。而对小红的伶牙俐齿和穿针引线的描写又埋下了最后到狱神庙探监的伏笔。

(三)几个大关节、大事件穿针引线、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红楼梦,经外人之口对贾府及其人物预作介绍;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典型环境,第一次使贾府的主要人物亮相,第一次写宝黛相会;

•第十七回元春省亲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预示着“盛筵必散”;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既是先前贾宝玉身上集结了许多矛盾(茗烟闹书房、叔嫂逢五鬼、宝玉诉肺腑、蒋玉菡赠茜香罗、金钏投井、贾环告发)的必然结果,之后又引起了黛、钗二人对宝玉挨打的不同反应、袭人进谗言、晴雯送手帕、黛玉题诗等一系列事件。展开了宝玉与贾政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以及嫡庶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主奴之间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生活场景的转换。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使贾府内部深藏的矛盾的一次大暴露,预示了贾府走向衰败的趋势

具体布局

序幕(一 —五回)相当于全书结构的骨架和蓝图。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从侧面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及其贾府的主要人物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第一部分(六—三十四回),始于刘姥姥一进荣府,终于黛玉题帕定情。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美好而欢乐的浓春。

第二部分(三十五—五十五回)这是宝黛爱情的发展成熟期,也是贾府安富尊容的享受期。大观园女儿们结社吟诗、贾母等女眷们宴饮游乐、繁华背后也矛盾重重。这是宝黛爱情和贾府生活火红而烦躁的盛夏。

•第三部分(五十六—一百零四回)贾府势力由盛而衰,黛死钗嫁悲剧相继,是飘零而多事的肃秋。

第四部分(一百零五—一百二十回)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母寿终,贾府败亡。“树倒猢狲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是衰败而凄冷的严冬。

三、优美的语言艺术

简洁纯净,洗练自然,准确精美,具有浓

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感染力。

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

     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同是小姐语言,黛玉机敏、尖利,宝钗圆融、平稳,湘云爽快、坦诚。同为少妇语言,秦可卿温柔和婉,李纨平淡无味,凤姐机智诙谐。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第四十回)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性化。 “按头制帽”,诗即其人。

•第二,情节化,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如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第三,借题发挥,伤时骂世,最为典型的,如《芙蓉女儿诔》;

•第四,暗示未来,即具有谶语性质,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