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良师益友徐立忠老师

标签:
杂谈 |

徐立忠先生肖像(摄于1997.7。14)
朋友大致分为两种。知己,或者过客。我和徐立忠老师属于前者。有太多温馨的故事。经过这相识相知的近30年的岁月的沉淀,越发的醇香诱人。他擅长雕塑、绘画。我们的故事也从他给我的一幅画像正式开始:认识徐老师十多年以后,那是我摄影之路最迷茫的时候,在苦苦寻觅,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一天,我去见他,打算聊聊自己构思:想拍青岛艺术家们一组片子,在我给他讲述构思的过程中,他给我画了一幅肖像,前后不到10分钟,寥寥数笔,生动的勾勒出我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眼神,准确的反映出了我当时的困惑。我的构思也得到了他的肯定和支持,当我历时两年用环境自然光完成这组创作后,得到了他的极高的赞赏,还亲自撰文褒奖。徐老师在圈子里号称“金笔”“金嘴”,他思维活跃、观点犀利,文笔优雅,圈里人出画册,都喜欢找他他作序,他的序也是每本画册的最大看点之一。他从事艺术工作40余年,是岛城家喻户晓的雕塑家。青岛老舍公园的老舍铜像,音乐广场的乐圣贝多芬,中国海洋大学里的闻一多先生纪念碑,青岛大学医学院里的人体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沈福彭教授纪念碑,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里的詹天佑、童第周、陆侃如、冯沅君、赫保真雕塑,前海栈桥的海风像,青岛革命烈士群雕(合作),等等都是他的作品。其中《友谊之帆》作为青岛市与日本下关市缔结友好城市十五周年纪念雕塑,立于日本下关市;《孔子》立于美国硅谷圣荷西市。前海沿儿上的《海风》,还有一段为人鲜知是故事:2010年的五月,机缘巧合,徐老师和海风的模特孙女士再次相遇,时间已经过去了25年,当再次重逢诉说当年的创作过程,大家依旧心情激动,我用镜头记录了这美妙的时刻。这些年来,我拍过很多次徐老师,每次拍摄的感觉都不一样,他的渊博,他的大气,他的执着,他的明锐,他的温润,都时刻的感染着我,鼓励着我,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他对于我来说,是一生难得的好朋友。也因为他的勤奋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透支了太多自己的身体,他病了,这让我非常心痛,真想可以帮帮他驱走病魔,还一个健康的大哥给我。徐老师一直有一个打算,出一本画册,总结自己的艺术之路,时到今日,这本画册还没有出版,我希望大家共同祝愿徐老师早日康复,画册早日与大家见面!
徐老师为我做的肖像
徐老师为我写的文章
青岛政协主席杨在茂为我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