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读书乐》
(2022-05-24 11:37:22)
标签:
文学 |
分类: 随笔 |
读书乐
郭涛
工作无论如何忙碌,总在假日和晚上看书。看书能上瘾,和烟瘾酒瘾一样。一书在手,任何烦心事渺无踪影,生活尽管沉重,琐碎的日子一天一天得正常运行,除了忙不完的工作和吃喝拉撒睡,愉快的事情是读书了。工作不得不做,这个是饭碗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有教训的。
二十二年前,在杨峪河镇工作,一个让干部竞争上岗的荒唐决定,改变了许多干部命运,我也深受其害。那时是撤区并镇后,各个新的镇都一样,按上级要求美其名曰竞争上岗。于是乎我尽管竞争了一个“团干”岗位,但是被一个女的是“武干兼团干”的女的占去,说是当时区委的书记(那个书记后来以腐败落马)决定让包括杨峪河等四个镇办的团干岗位一律由“武干兼团干”,我这个从1985年开始任团干的老团干只得换个事业岗位到计划生育岗位工作。
冥冥之中也是造化弄人,占了我团干岗位的那个女武干,不久在我从杨峪河调金陵寺后和人私奔了据说去了新疆,几年不知去向,最后调杨斜又没上班,最终被组织解除合同,丢了工作。若干年后,闻知此讯,我很惊讶,觉得为爱情私奔远方最后丢了工作的女干部的举动确实惊世骇俗,代价未免太大,她那些费尽心机让她走出农门的亲戚一定失望之极。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让干部“竞争上岗”的荒唐决定,但是那时候就是让干部“竞争上岗”,由于新的杨峪河镇由三个乡合并,于是干部三五一伙,互相拉票,自己竞选,领导班子最后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被少数人决定,被如此忽悠,都是历史事实。记得当时杨峪河一些没有竞选行政岗的干部被调到偏远山区,仍然是行政岗,我家里有拖累,杨峪河距家近,就留在那里,却无奈上了事业岗,于是此后一直都是低人一等了,干的乡镇行政工作,和行政待遇不同,许多和我一样的由行政转事业编制的同仁,都是如此心有不甘而无可奈何。如同居民农民出了交通事故,赔赏却同命不同价,制度如此,谁让你是事业单位的人。那时杨峪河镇由杨峪河,仁治,土门庵三个乡合并设立,岗少人多,干部“竞争上岗”其实是糊弄人。现在那个杨峪河镇干部早超过100人,也没有什么竞争上岗了。
工作三十八年,读书喜好一直没有变。顺境逆境,于我一样安之若素。有工作做,有书读,就是幸福就是愉快。
今年读了啥书?开春读了《孔子的故事》,陆续读《毛泽东年谱》(共九本,读了六本),读了新凤霞回忆录《我和吴祖光》,读了吕学敏《须根系》,读了韩毓海《伟大也要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读了李佩甫《生命册》,一个爱写作的人,除了读文学书,也爱读历史,名人传记,从其中增加营养。看看历史和名人传记,心胸可以开阔,目光自然远大,不会斤斤计较,不会患得患失,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么走了过来,一个人的沉浮起落都反射着这历史的轨迹,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就会从宽广的历史视觉去理解,从主观客观方面去理解了,世事本来广阔,我是渺如微尘,能跑能走,有三五知己,过平静日月,就心满意足了。
好读书,读书好,但不可以被书所误。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多,也容易迷信,一旦固执顽固不化,也容易成为孔乙己,也是悲剧人物。生活日新月异,好书层出不穷,最关键的是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社会需要什么,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应该遵守的社会游戏规则,就是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话糙理不粗。做人有底线,知敬畏,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条件许可,多做利人之事,条件不许可,自己完善自己,如此这般而已,就是读书最大的收获。
昨夜九点休息,后夜二点醒了,再睡不着,写了此文。
2019年11月6日四点五十分初稿
2022年5月24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