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散文《感恩父亲》在2021年6月24日《西安日报》八版副刊西岳刊发

标签:
文学 |
分类: 消息 |
郭涛散文《感恩父亲》在2021年6月24日《西安日报》八版副刊西岳刊发 感谢编辑李晶老师
郭涛
杜甫是非常自信的伟大诗人,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还说“吾祖诗冠古”——杜甫祖父杜审言也是一位大诗人。
杜甫家族世代为官,杜甫是以此自豪而骄傲的。杜甫家道中落,经历了唐王朝安史之乱的过程,接触了下层社会,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到流落江汉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再到最后病死于湘江的破船上。在死后几十年后,杜甫后人才把其棺椁接回故乡河南巩义县安葬……
我自小知道杜甫,后来又痴迷上写诗,这要感谢父亲,感谢他带回家的傅庚生著的《杜诗析疑》《杜诗散绎》。父亲1960年9月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首届毕业,先从教后从政。自从父亲让我看他带回的书,我幼小的心灵里便知道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字。我那时读这些自然觉得太艰涩、太高深,连一些字也认不得,就查字典,当然也无法理解杜甫诗歌。我一直疑惑,父亲是学中文的,却不大喜欢文学,后来渐渐明白:他一天忙于工作,加之全家六口人,生活贫困、经济拮据,他得考虑全家吃饭穿衣等生计问题,哪有精力和心情爱文学。
父亲尽管不怎么喜欢文学,但他有次拿出一本陕西师范大学油印讲义,给母亲和我念了一首汉代诗,记得其中有“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亲解释说,古代一个孤儿思念父母,父母在时他生活幸福;父母死去,他被兄嫂虐待。这诗歌里写的是他被兄嫂虐待时心里的痛苦。我那时小,不知道父亲为何要念这个诗。后来,大约明白父亲也是早年丧父,诗里孤儿的不幸遭遇唤起了他对自己身世的共鸣吧。
1981年冬,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故后我顶班参加了工作。为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就开始读书学习,开始写诗后接触杜甫诗歌就更自然了。肖涤非的《杜甫诗选》、浦起龙的《读杜心解》、高仁标点的《杜甫全集》,都是数十年间陆续买的。不知不觉有了杜甫情结,应该说和我小时候接触父亲带回的书有关。从此,
每次进家门,就能看到堂屋柜板上镜框里的父亲。上周给父亲坟头烧纸,当晚梦到父亲,醒来惆怅,无法入梦。我在父亲去世后爱上诗歌、爱上杜甫,大约是一种天意,这种想法也不好说清楚。现在把这事儿写出来,权当是对父亲的感恩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