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别让诗歌成为生活的全部
◆
前不久,惊闻年轻诗人左秦走了……
左秦,原名邓声朝,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东原乡竺塘村,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窝,那是一块肥沃的红土地,至少那里真实地走出了诗界认可的诗人左秦。可就在大雪节气到来的前一天,传来他年仅23岁的生命和未竟的诗行永远埋葬在那片古老的低山丘陵。他就像一声惊雷,划过长空,转瞬即逝。
我不认识左秦,对他的诗不甚了解,对他的去世本不应该有过多的敏感,可噩耗传来,心里仍“咯噔”一下,隐隐作痛。
是惜其才?百度说他读诗六年,创作两年,发表网络诗歌2000余首,诗评人,诗与评共计300多万字。
是哀其背?他曾经名列前茅,却经历“高四”的炼狱;他是江西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却一直遭受抑郁的折磨;他承诺过珍惜活着的日子,能写诗的日子,尽量活,活到死为止,生命的火种咋就这样悄悄地熄灭了,让今冬甚是寒气袭人。
是思其逝?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其实,他活着不算是赖活,他不愁吃,不愁穿,他没有生存的苦恼!他有疼爱他的母亲,关心他的姨父,他有呵护他的家人!他就读于足够体面的大学,介于特殊原因,该大学还破例为他提供单独宿舍,他有爱护他的集体!他初出茅庐,则驰骋诗坛,他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他一表人才,才华横溢,他燃烧自己的灵魂,写出自己心中的诗歌……他生得不委屈不卑微,本可活得堂堂正正,风风光光,完全可以活成大学殿堂里的男神!不知怎么了?他,一个20多岁的小伙,正值比花艳丽、比星光璀璨、比阳光明媚的青春年华,却于一个黑夜,一切都灰飞烟灭……
他就这样走了,没有道别父母,没有告慰亲人,没有挥手读者,连最亲密的十二人小诗群里都没冒个泡,就匆匆地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叫人如何相信?怎能接受?
随着左秦的离去,有关他的公号悼文、新浪博文面世,有诗人余秀华为他写的悼文《亲爱的,别太着急死》,有某诗群发的博文《今年江西诗坛又一位诗人离我们而去》等等,一行行诗,一篇篇文,翻阅过后,让我凝咽,让我深思,百感齐聚心头,化为心中的呐喊:“别让诗歌成为生活的全部。”我想对他说,我想对他崇拜的海子说,我想对朦胧诗派的顾城说,我想对奥卡河畔的叶赛宁说,我想对一个个为诗疯狂、为诗耗命的诗坛元老新秀说:别让诗歌成为生活的全部!
我第一感觉:诗歌就是真言的诉说,情感的喷薄。诗人就是极度有才,极度敏感,毫不忌讳、天马行空的救世主,敏于纷繁尘世,直戳人性善恶,呼唤人类纯美的回归。
《毛诗》早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歌是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与伟大的诗歌之间总存在某种敌意,痛苦是诗歌的源泉。有人说诗人是疯子,野兽怎么活诗人就该怎么活;有人说诗人是人类忧郁的歌手,向茫茫宇宙和未知的主宰倾诉人类的苦难,无奈和希冀,诗人并不快乐。
诗人能快乐吗?写诗能快乐吗?快乐宛如诗人茅屋的蓝色窗棂,跃动思想的翅膀,在诗人的户外,他们倚斜残阳铺就的窗阶,眼睛无神,凝视注目,时而静默,时而叹息,户外一切嬉闹,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欢乐悲剧,他们往往用笔和思考凝成血的诗行,是倡议,是宣言,是控诉,是耗损生命的战斗檄文。替弱者呼,替正义吼,替土地、阳光等一切美好作最强有力的呻吟与传扬……诗歌的手稿散落一地,一个个文字像一个个漂泊的灵魂,找不到倚靠的臂膀,找不到温暖的怀抱,哪怕是暂时的。创作悲伤与欢乐酬唱的矛盾在厮杀,撞击他们的心,狂抓他们的肺,扰乱他们的思绪,他们无法思考,无法呼吸,他们累了、乏了,元气大伤,无法修补,一了百了,匆匆划上了生命休止符才得以彻底解脱。
人们一声叹惋: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诗人常常抑郁,抑郁常常送命,唉……慢慢地人们便有思维定式:诗人是最不接地气的文人,敬他一尺,离他一丈。可往往相反,诗歌是最接地气的文学样式,佳句一出,争相传诵,经久不衰:
“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有多少灵动的诗句,就有多少忠诚的读者。诗歌不会沉默,诗人也不会孤独。
然而,有些诗人苦思冥想,不曾停歇,心系大众的悲苦情怀,直击世人读者的心坎。他们忘了诗里诗外,他们忘了生活的现实与创作的虚构,久而久之,诗歌像他们自做的茧,层层缠绕着他们,诗歌成为他们生活的唯一,占据了他的一切。衣食住行、健康运动、亲情友情甚至宝贵生命都慢慢地被置换殆尽,如果完成不了精神突围,终究难逃宿命。
诗人啊,诗歌是艺术,艺术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别让诗歌成为生活的全部!接点地气吧,有时走走平民之路,好好吃饭,休息,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适度读书,思考,写诗,照样拥有一个诗意人生。诗人啊,抽点时间,侍奉双亲,真诚待友,随缘钟爱,定能深深地领悟“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诗人啊,别让诗歌成为生活的全部!如果愿意,静观蔷薇,里藤末端能发掘生命的意义;聆听夜莺,不止音乐奏出的是生命的信念。诗人啊,闲暇里,不定期,请醒醒写诗的脑,攀登巍巍高山;请停停写诗的笔,走进丛丛森林;请歇歇炼诗的心,去那涛涛海边,打开心窗,凝望天际闪亮的明星,情不自禁,嘴角会扬起一丝久违的笑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