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良 永远难忘的好领导——郭贞华书记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散文 |
永远难忘的好领导——郭贞华书记
郭贞华同志1979年4月调杨峪河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因他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公社同志的敬重。他常说:我站在桌子前给大家安排工作时是领导,走下桌子,和大家一样,也是平凡百姓。搞任何工作,他走在前,冲在前,同志和他共事,都觉得踏实,都认为他兢兢业业,一尘不染,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对同志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他常关心同志冷和暖,常问询同志饥与寒,他的为人和作风深得大家喜爱。
就是这样一个好领导,可恨苍天不睁眼。1981年古历10月21日,他从杨峪河区公所开会回来,还和同志彻夜长谈,谁能料想他在第二天的四点至六点之间突发脑溢血。当时郭书记的两个孩子郭涛和郭丹随他在杨峪河中学念书,就宿在公社,和他三人同睡一张大床。往常都是郭书记先醒给孩子开灯,可那天早上六点,郭涛醒来喊他开灯,再喊他不答应,郭涛喊醒郭丹开灯一看,发现他身子一侧倾在床外,嘴里吐出红腻腻黏稠稠的东西,喉咙像拉风箱那样一呼一吸,却无法言语。他俩慌作一团,只好连哭带喊。这哭喊惊动了院内干部,同志们纷纷而来帮忙救治。
我当时在公社综合厂上班,巧的是当晚住在分管工业的公社主任王浩田屋子。我听到孩子哭喊,到了郭书记屋子,那场面令我肝肠断,郭书记头朝东躺着,右腿右手不能动弹,问他话,他挣扎着想开口无法开口,他眼角流出热泪。就是他不说,我当时也以为懂得他要说。我知道他的心事万万千,他的宏图还未展,他的壮志未实现。杨峪河群众未脱贫,杨峪河面貌未改变,好多贫困户受饥寒,他为党工作还没完....。他的子女还年幼,怎能经得起“少年丧父”这风寒?他的贤妻是农村妇女,身单力薄怎能一人撑起这个家?子女念书靠谁供养?谁供子女吃和穿?他们孤儿寡母能不能越过这个关?
公社领导忙给医院打电话,偏遇到早间广播(那时电话和广播同用一条线)电话打不通。等广播结束电话打通已经9点。救护车从县里赶来是9点后。公社硷下的路太窄,转弯小,车开不到公社门口。同志忙用担架将郭书记抬到车上。公社派孙永柱副主任专驻医院协调关系,派多种经营干部张运汉去医院伺候。公社主任王浩田同志多次去探视郭书记。公社全体同志整天忧心忡忡。郭书记的妻子、亲人昼夜守护病床前,医生用了好药,用冰块放在郭书记的枕旁,想尽千方百计,最后在郭书记喉咙开了一个口子,插入一个氧气管子努力维持生命,到底还是无回天之力,没有挽留住郭书记年仅46岁的宝贵生命。
郭书记终因突发脑溢血,在县医院救治三天后,于1981年古历10月24日辞别人世。组织在郭书记逝世后,于位于南秦四合后坡的商洛地区火化场为他举行肃穆的悼念仪式。我和全公社同志一样,感到无比悲痛和惋惜。
郭书记的贤妻尽管身单力薄,可十分坚强。她含辛茹苦撑持起这个家,风里雨里,一把泪一把汗,为着郭书记未竟的心愿,自己守寡磨子女。她勤苦、坚韧、大度,吃尽了苦,换来子女各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现有6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全家共15口人,美满和睦。她把四个子女拉扯成人,与邻居和睦相处,善良无私,高风亮节,受到村邻敬重。
贞华好书记,您九泉之下,安息吧,您为党未完成的工作,在您的后代手里接力奋斗。把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美梦,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贞华好书记,请您勿再操心挂念!
201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