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 涛   怀念父亲郭贞华

(2015-05-14 14:17:37)
分类: 散文

怀念父亲郭贞华  

    郭 涛

 这是我第二次去火葬场送人。

 这次当朋友父亲的遗体被送进焚尸炉的那刻,周围悲声大作,亲朋好友惜别痛悼的场面令人心碎,我也泪如泉涌----自然想起16年前的情景,那次送父亲郭贞华遗体也是进的这座焚尸炉。从此他便魂别人家,形归自然,只是此后岁月悠悠,我梦中偶然见到他,但见到的他已不再开口说话了,醒后常常怅然而已。

 那时我和二弟随父亲在杨峪河中学念书,晚上就宿在杨峪河公社,父亲时任公社书记。他患病那天晚上,并没有啥不详之兆。第二天早上,我先醒来,往常往往是父亲唤我起床上学。今天却异样,我心里犯嘀咕,便忙喊“爸爸”,没有响动,又喊醒二弟,二弟忙开了灯,我发现父亲身子一侧倾在床外,嘴里吐出红腻腻黏稠稠的东西,喉咙像拉风箱那样一呼一吸,却无法言语。我俩慌作一团,只好连哭带喊。这哭喊惊动了院内干部,他们纷纷而来问长问短。

 接着,公社干部也忙做一团,有人去附近请来医生,掐人中,扎银针,但百般设法,却没法使父亲开口说话。又有人忙给县医院挂电话,但不巧得很,正在早间广播,电话线被占,待广播播完,电话挂通,救护车赶来,已九时多了,从六点多至今,已近三小时了。

 父亲从发病住院到辞世,仅仅三天。我记得在病室看到父亲枕着冰块,喉咙被切开一个口子,插入氧气管子以维持生命。医生拿器械敲击足心、腿关节、胸腔等处,他毫无知觉,始终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大小便失禁。虽然全力抢救,但仍无力回天,他被可恶的脑溢血夺去了宝贵的生命,那年他46岁,我只有14岁。

父亲是基层领导,按政策必须火化。他是唯物论者,终生不信神不怕鬼。我想不论土葬还是火葬,对父亲都是一样的。事后,曾听人说父亲是南秦川带头第一个进火葬场的。

 火化那天,雨雪交加。幼小的我和亲友一同陪着父亲走完他人生最后的路。父亲出身贫苦,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山阳漫川教书,期间以优异成绩考入首届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商县干部业余学校教书。不久,又服从组织分配到张村公社任过文书、副书记、书记,一九七八年调到杨峪河公社。就在他这位老牌大学生即将被提拔的前夕,却不幸病故。我当时怀抱遗像,胸内如翻江倒海,泪水不停地淌,不知雨有多紧,雪有多密,风有多硬,手麻脚麻。总之,从医院去火葬场的路,是我永生忘不了的路,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我哭得死去活来,我亲爱的父亲再也不会教我怎样做人,如何读书了。。。。。

 组织为父亲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追悼会。我以长子身份念别人写的稿子,脑子却一片空白,似乎不知悲伤滋味。也不知过了多久,众多来宾向父亲遗体告别后,他便被送进了焚尸炉。。。。

 庆幸的是,有众多亲友照看相助,加之母亲勤苦、耐劳、坚韧,撑起全家生活重担,使我兄妹几个好好地工作、学习、生活,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虽说不上为父亲增了多少光,但也没抹一丁点儿黑,每念及此,我心里总很安然坦然。

 从火葬场回来的路上,我又想起我的父亲。我相信朋友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会更坚强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下去,这便是对父辈的最好怀念。。。。。

 

发表1998年1月30日《商洛日报》当时标题为《怀念父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