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在洋 《丹水》记忆: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
(2010-01-29 11:26:33)
《丹水》记忆: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2010-01-29
10:58:35)
二十多年前,商州就办了个文学杂志,名叫《丹水》。那时,我还在延安大学念书,对文学兴趣大得很。一心想成为贾平凹那样的作家。可惜当时给杂志的编辑送了篇稿子,人家没用。我有点小失落。心想,有朝一日我成了大作家,你们来求我让我上你们杂志,我还要拿着架子不松口哩。谁知世界变化快,文学一下就不行了,《丹水》也没钱办了,我自己也没成了多大的作家。不过,生活依然在继续,《丹水》和我们的青春一样成了美好的记忆。前两年,朋友张勇当了区文体局长后,下决心要复刊《丹水》,我是力挺他的。有黄昏认真的总体设计,有文友们不计报酬的编校,于是,一份文学品味相当让人称道的文学杂志横空出世。这份杂志不张牙舞爪,也没坐满讲话的领导和打电话的企业家,有的只是朴实的从心灵流出的文字,如同流过州城的丹水,没有惊涛骇浪却日日夜夜汩汩流淌,不因为渺小而自卑,不因为寂寞而懈怠,只是为了心中那份割舍不下的梦想。
年底的时候,朋友们再三说杂志封二要介绍我,我想想就答应了。也算圆了年轻时的梦,总算上了一回依然神圣的文学杂志《丹水》。
附上杂志上的简介和黄昏撰录的我的文字,也向至今依然为神圣的文学而默默无闻奋斗的朋友们致敬。
鱼在洋简介 鱼在洋 商州杨峪河镇王涧村人;1963年生。 1983年于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在当时的商县城关中学当教师,1987年调入原商洛地区群艺馆当文学干部,1989年底调入《商洛日报》社,任副刊部主任并主持“文艺副刊”编辑工作至今。系中国作协会员,现为陕西省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商洛市文联副主席。
1983年初,当时的顶级儿童文学刊物《儿童文学》刊发了不满20岁、尚在大学读书的鱼在洋的处女作《撵走的和撵不走的》,随后,这篇儿童小说获得当年度中国作协《儿童文学》杂志优秀作品奖。此后的80年代和整个90年代,他以质与量并重的儿童小说创作为主打产品,并在其作品中突出体现了“以善为美”的美学特征和“善与恶”、“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主线。同时,从90年代起,他又以独特优美的语言、深刻深邃的思想和极具个人风格的文笔兼及散文、随笔、杂文和报告文学创作。目前已发表作品400多万字;作品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30多次。出版有儿童小说集《那片树林》(1987)、《雪夜奇遇》(1997),另有《少年李自成》等少儿教育读本8本(1990-1998)。
鱼在洋的儿童小说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厚重而富有力度的叙述,在80、90年代的儿童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当时全国最具影响的《儿童文学选刊》曾在一年间3次选登他的作品。他的散文、随笔、杂文幽默风趣而又好看耐读。他的杂文作品《副领导》发表后,几乎被全国出版的所有权威性优秀杂文精品选本入编入选,其中包括王蒙任总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976-2000)》。 (黄 昏)
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
鱼在洋
●商洛出了贾平凹,恐怕100年也没人能超过他。和他同时代是不幸也是幸福,当不了大师就当个星星吧,只要发自己的光就成。
● 在我们这个贫困地区,能有这么多的大小作家,更多的是因为贾平凹、京夫的成功引导了我们,也可以说“误导”了我们。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名声和影响,而没有去品味他们脚印里的汗水。贫穷的地方总是容易生长想象力。而要让想象长上翅膀却需要阅历和学养。而文学又是寂寞而清贫的事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氛围里,想成为老贾太难,能不放弃,坚守着默默耕耘也的确不容易。
● 我知道自己永远也撵不上贾大师,就索性安心当他的文学背景吧,只要一直努力就成。万一到了写不出一点东西的时候,我也愿当个痴情的文学爱好者,在文学的梦里慢慢老去。
● 虽然我们知道努断肠子也成不了陈忠实、贾平凹、京夫,但是神圣的文学事业是谁也垄断不了的,大狗叫小狗也要叫,只要你愿意流下汗水,你就会收获希望。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让我们共同装点商洛文学的山花烂漫的新世纪的春天。
(周刚辑录并校。题目系黄昏所加)
转自鱼在洋博客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丹水》记忆: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 TITLE="鱼在洋 《丹水》记忆:长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吧"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