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石之轩   郭涛的诗

(2009-02-08 16:23:1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郭涛的诗 (2008-11-05 15:37:20)
杂谈 

爱诗爱到如郭涛这样,在当今这个时代,的确是不多见的。从十五、六岁的少年时期,郭涛就将自己交给了诗,从那时起,他就几乎是只为诗而活着,喜为了诗,悲为了诗,为了诗而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初衷却还不改,仍旧不断的写诗,不断的交结诗人,不管的做着诗歌的梦,执着如此,痴迷如此,让我辈汗颜不已。

在商洛诗界,郭涛的名气不小,这一是因为他几十年的执着,一是因为他的作品,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喜欢交游,爱与文人雅士聚而谈诗论道,所以商洛写诗的人,即便是没见过郭涛本人,也大多知道他的名头,可惜他现在不用早先“龙泉”的笔名了,据我所知,20年前“龙泉”这个名字也响亮得很,在商州城的文人圈子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熟极而流,不过那个时候,一般人只认为他是个诗歌爱好者,而现在,郭涛的身份早已不是爱好者了,几本诗集的出版,让他戴上了诗人的桂冠。

郭涛的诗,我几乎都看过,从20年前看到现在。《荒街上的四色猫》中,选了郭涛的五首诗,这是他早期诗作的代表,不过很遗憾,我在这几首诗中看不到我能看懂的东西,看不到诗意与美感。我对新诗一直比较外行,特别对朦胧诗之后新诗的诸流派,缺乏欣赏的眼光和敏锐的感悟,虽然我没有偏激到不承认新诗是诗,但我总认为诗应该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有一种美而疏朗的境界,但是,郭涛早期的诗作这种味道还是很淡,那种境界也很难感觉得到。

99年出版的《歌唱》,收录了郭涛将近一百首诗。这个集子里,郭涛的诗有了明显的飞跃,诗味浓了,美感也有了,捧起书来,我不觉就进入到了他所营造的那种诗意的境界,感受到那如水墨画般的韵味。《我所说的石头》、《马》、《水雾升起》,这些诗明显的带着禅味,在浅白如画中透出一缕神秘感,而《乌江》、《古代才子》两首,则以淡淡的冷色调,描摹出遥远时光中的景象,逼真如在眼前,又遥远得只能感知,在怀古类的诗中,我还没有见过那个人用这种技法,将遥远的时代拉近,又用薄如蝉翼的冷色调,将近在目前的景像送远。这种技法或者是郭涛这些年探索的独得之秘,当我读完这两首诗,我就在心中承认了郭涛的诗人身份。

怀旧类体裁在《歌唱》中占的分量不少,我觉得在这些篇什中,以《怀念春天》最具代表性。总体来说,郭涛的诗是婉约、清丽的风格,而《怀念春天》将这个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婉约的旋律里,在清丽的视觉中,一股熟悉的泥土香味扑面而来,这种味道让我不自禁的就联想到了《诗经》中的国风,联想到春天青草刚发芽时的情景。

当然,《乌江》、《古代才子》与《怀念春天》并不是郭涛最好的诗,只应该说是他最别致,最具个人特点的诗。在《歌唱》里,我最喜欢的诗是《孔雀东南飞》,我不光喜欢这首诗的意境,还为它的节奏感所陶醉,为诗中眉目如画、眼波如水的的古代少女所荧惑,这首诗从头到尾弥漫着清新轻松的情调,色彩明丽,境界疏阔,美感四溢,反复多次咀嚼,那种清甜的味道也丝毫不变,并且嚼而无渣,纯美如秋风里新熟的菱角。

比起《歌唱》,03年出版的《盛世放歌》就显得逊色多了,这本书中的诗应酬性质的多,写真情实感的少,为所谓的“盛世”唱赞歌,想来这种心态就难以写出好诗,一个为生活所逼,颠沛流离的诗人,连给女儿买一包奶粉也要掂量口袋中的钱钞够不够的诗人,却出于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要为社会、为官员大唱赞歌,这赞歌自然不会是心声的自然流露,这赞歌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本朝自开国以来,从来就没缺乏过大唱赞歌的人,御用文人吃的是这口饭,不唱不行,没吃这口饭的人,却完全可以不唱,好在世上除了赞歌,可唱的歌也相当不少。我个人不喜欢赞歌,我也觉得现在的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盛世的高度。站在这个角度,我认为《盛世放歌》是郭涛诗歌的一个大倒退。

我觉得《歌唱》是郭涛的代表作,代表了他在诗歌写作上目前已经达到的高度,而《盛世放歌》是他在写作趋于成熟之后,浮躁心理的集中表现。《歌唱》中的优秀篇章,比如《孔雀东南飞》,完全可以跻身于中国现代诗最顶尖的那些诗歌队列。比起那些名气很大,诗却寡然无味难以卒读的所谓诗人,郭涛的《歌唱》无疑为新诗开辟了一片明丽柔和的新空间,为新诗注入了灵动秀美的清新气息。

好诗在民间,优秀的诗人在民间。民间的诗,从《诗经》时代开始,几千年来,永远都是用诗博取功名的文人学习仿效的对象。《歌唱》就因这种民间性而熠熠生辉、活泼鲜美。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自石之轩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