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诗人》 (2008-11-26 13:53:59)
(2008-12-13 12:03: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 |
诗人
诗人,哇!那是极高傲,极潇洒,极飘逸的样子。外国的不去说,提到中国,最早的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高傲不高傲?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何等潇洒!还有大名鼎鼎的李白,飘逸不群,四海为家,仗剑去国……所以,诗人是多么令人叹羡,多么令人神往,难怪,不少少男少女,都爱做诗人梦。
但是,诗人的命运并不佳,诗名虽盛,并掩盖不了人生的坎坷。上面提到的屈原,投汩罗江而死,陶渊明也是因官场黑暗,厌恶从政,又无力改变自己处境,才辞官隐居的。李白更是不幸,心雄万夫,四处干求,只是当认清自己不过是唐玄宗皇帝老儿身边的清客时,他的济世幻想便破灭了。一朝出长安,更与山水亲,甚至求仙访道。晚年投靠永王李璘站错了队,而获罪下狱,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在当涂彩石矶而故……
诗人,用心血,用生命写就了诗,有的诗成了诗史名篇,诗歌瑰宝,让一代又一代诗歌爱好者和景仰诗人的人们喜爱阅读。但当诗人生前,不是目之为狂,便是视之为怪,甚至不可理喻!身为诗人,不狂,不怪,不可理喻,似乎才可奇怪!其实,诗人虽狂,虽怪,虽不可理喻,却仍是常人,是人类之一分子,与其他人一样,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有患得患失!诗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并非餐风饮露,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人们一面读着欣赏着诗人的诗作,一面又责难,非议诗人的日常生活,也就不难解释。人们以自己日常生活的行为为准则,也要求诗人以此为规范,为模型,故往往是一厢情愿要落空。因此诗人在生前,并不得意,甚至倒霉终生,就很自然。生前寂寞,死后荣名,就成了当然。
尽管诗人大半逃脱不了“生前寂寞”的命运,但是不乏历代诗人辈出!“死后荣名”与诗人是不相干的。诗人死后被世人敬仰,不如生前多些呵护,多些支持,多些同情,多些理解!不过诗人都想得很开,就是四面是荆天棘地,也阻止不了诗人追寻的步履,漫漫的求索,啼血的歌唱!毕竟,诗人就是诗人。我们凡夫俗子要过凡夫俗子的日子,有了诗人和诗作谈话的资料,也是一件增添诗兴,增添人生趣味的事么,说不定到哪一天,谈着谈着,竟能谈出一首诗来,自己也“诗人”一回呢。
《商洛日报》200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