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3厂技术创新吟“七绝” 护花“嫦娥二号”奔“广寒

标签:
发射嫦娥二号成功693厂郑州军事 |
分类: 新闻报道 |
郑州:航天693厂技术创新吟“七绝”
http://s13/middle/5db09d6ct91389d2984ac&690
如果把“嫦娥”看作一个人体的话,电连接器就是人体的神经元,电缆网则好比人体的血管一样,遍布卫星的“全身”,是传输各种控制和检测信号的主要载体,电连接器和电缆网承担着火箭和卫星各个分系统的重要使命,以及时、准确地传输控制中心的各种指令数据,保证各系统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旦接触不良、发生短路或断路,它所连接的电子设备就会“瘫痪”,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同时,由693厂研制生产的垂直度调整设备和地面稳压电源,更是在长征火箭发射前姿态调整和维系正常传输指令信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93厂在近40年发展历程中以提供的产品在历次航天型号飞行试验中无一失手而饮誉航天。“嫦娥”二号以及长征运载火箭所用电缆网和电连接器大部分是由该厂研制生产的。该厂研制生产的垂直度调整设备目前在国内处于无可替代的位置,仅从字面的理解即可谓长征火箭的“标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其作用极其重要。
通常,在整个“嫦娥”二号工程上有数以万计的电连接器和电缆网,这样的产品有多达几十万个焊点,693厂为确保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焊接时对焊接工艺设备、焊接材料、温度和时间等等细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每个通电的导体插针和插孔均为黄金镀层。此外,该公司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所有的产品分别按长征火箭和“嫦娥”二号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高温、低温、温循、振动、冲击等试验,通过试验剔除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
http://s2/middle/5db09d6ct74ec11e6cdd1&690
从“东方红”卫星到长征火箭,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一次次航天成功的背后,他们作为中国航天的员工,一次次承担任务,承担责任,承担压力,在每次航天成功时,他们以自己的付出,展示着中国航天的完美光彩。
他们靠实力在挑剔挑选中获得胜券
1995年1月13日,新年刚过,由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电子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四部委组成的专家考察团聚集在位于驻马店市的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693厂会议室,开始了一次次秘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有关航天电连接器、电子仪器选用的考察。
考察是极其严肃紧张的,“载人航天工程”这个字眼使会议室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载人航天一直是国际航天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高科技领域。我国在掌握了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的同时,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在对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1992年,党中央作出决策,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举世瞩目,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电连接器的通电作用,直接关系着新型火箭和试验飞船经脉的畅通。火箭和飞船所需的几万只电连接器,只要其中一只的一根插针出了毛病,就会影响发射精度,甚至导致发射失败。因此,电连接器的质量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两天的考察,结果令专家们感到意外和惊喜,他们一致认为:693厂的产品性能、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均处于行业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
严格的评审论证,专家们果断拍板:载人航天工程专用电连接器和有关电子仪器在693厂选型!1995年5月,有关单位与该厂签订了载人航天工程所用60.8%的电连接器和地面稳压电源、垂直度调整设备的产品供货合同。为此,载人航天中的航天员、应用、飞船、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7大系统都与该厂的产品有着息息相关千丝万缕的联系。
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能力有准备的人。中国航天事业选择了693厂。
40年的修炼积淀,注定693厂有能力在中国航天的舞台承担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从这里登程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正阳县城郊,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专家在这所“五.七干校”里接受“再教育锻炼”。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航天专家们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田间劳作。然而,他们的梦想并没有破灭,他们在盼望着随时听从国家的征召。
国家航天工程中急需一种航天专用电连接器的消息从北京传到正阳县。面对国家航天事业的需要,这批专家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向上级请缨:愿意且有能力有信心承担此项研制工作!
人生,不仅仅是以生命的形式存在,当它附着于一个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时,它便有了另一种超越世俗的新价值。专家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的是忍辱负重,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
那时的干校,各种条件极其简陋。当时,一名法国人傲慢断言:中国人在5-7年的时间里拿不出航天用电连接器的样品。但是,让这位法国人想都不会想到的是,在接受任务后的短短28天时间,这些中国航天人就一举拿出了具有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双曲线”电连接器,填补了国内空白,粉碎了那个傲慢外国人断言,赢得了中国人的尊严。随着这项新品的问世,1972年4月13日,中国航天界诞生了一个新生儿——693厂。1978年,航天专家在正阳“五七干校”简陋平房内研制的“双曲线”电连接器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也就从那时起,693人就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航天捆绑在一起,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尖兵。
近40年来,693厂研制开发的6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的产品广泛用于多个航天型号,并一直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这些产品还广泛应用于舰船、兵器、航空、电子以及民用电力等行业。该厂在从事研制生产航天电连接器和电子仪器的近40年间,以高可靠的产品质量在历次航天型号飞行试验中均达到“零故障”要求,创下了国内甚至是国际宇航史上的奇迹。693厂的职工们以自身的作为为祖国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技术创新吟“七绝”
从1994年至今的十六年时间,693人追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梦想实现而不断锤炼打造着自己。伴随着“神舟三号”……直到“嫦娥一号”、“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693厂的产品一次次经受住了太空环境下的考验。紧接着,他们又为“嫦娥二号”配套产品开始了新的一轮冲刺。
http://s1/middle/5db09d6ct74ec10640da0&690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693厂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坚持“高起点、高可靠,把技术创新目标瞄准在世界先进水平上”的指导方针,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全力推进了产品技术创新工作。
——敲响技术创新出征鼓。2008年5月4日,693厂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着“嫦娥二号”国家重点工程敲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征锣鼓。会上,该公司新任总经理郑治友围绕企业发展历程、展望企业发展前景,着重强调了以“嫦娥二号”为代表的新品研发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厂长郑治友着重强调:作为传统的航天基础电子企业,我们有着近四十年的技术积淀。市场竞争要体现一个“新”字、一个“快”字、一个“抢”字。693厂由以前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今天的航天电子骨干企业,仰仗的就是持久技术创新能力和敢于搏击市场的胆识和精神。
http://s2/middle/5db09d6ct9138a5925c11&690
一方面是自信,一方面是忧患。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抢市场、抓机遇、抓创新。郑州航天公司技术发展,如何乘势而起,是企业能否取得长足发展的一步重棋。对于这个问题,693厂决策层的认识是一致的:693厂存在的问题是,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上。为此,下一步的计划和措施是,重点考虑注入新的科学管理模式,发挥航天的品牌效应,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使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如何审时度势,做到知己知彼,是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眼下,企业要“练好内功”做到把握国内市场;将来,企业要乘势而起“破茧而出”做到引领市场。技术创新是体现“企业胸襟”的“试金石”,就是要按照“高起点、高等级、高质量、上规模”的发展方针,抢占新一轮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这步棋,落子在当下,谋利之出发点和着眼点既在当下,更在长远。
一面是对过去反思,一面是对未来的憧憬。
“集结号”在企业嘹亮的响起。
——营造技术创新好政策。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不断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该厂制定了《693厂技术开发奖励办法》,明确了技术开发奖中研发奖和效益奖的分配原则。其“核心”的研发奖,是按照厂当年销售收入的0.35%提取。研发奖又分别设立新品立项奖、技术创新奖、项目研制奖不同的奖励项目。此类奖励的关键之处是,要根据该产品是否填补公司空白、是否形成系列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需求、课题技术先进性和难易程度等作为综合考核指标。
研发课题验收,由厂组织专家组随时进行评审。面前的丰厚“奖金”,并非唾手可得!
为鼓励设计人员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推广新产品,根据每年新产品获得市场合同量0.5%作为“效益奖”奖励设计人员,从新品立项时间开始,连续提成八年。
八年的连续提成,是该厂历史上的头一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这连续八年的激励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平添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合理的经济杠杆调控推动了向上的车轮。
——执行力验证好团队。为了使“嫦娥二号”研制工作顺利进行,厂公司领导明确要求各生产单位和部门,但凡是“嫦娥二号”任务各环节各部门一律要开通“绿色通道”
坚强的执行力为新品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品研发这个年轻队伍里,他们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新一轮的冲刺中。为加快研发速度,他们白天紧张工作,晚上挑灯夜战,即使节假日、双休日都主动来加班加点,把更多的时间倾注在工作上。很多同志一连几个月都回不了郑州的家。
天道酬勤。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攻关,郑州航天公司在J599系列连接器技术、微矩形连接器技术、低磁性连接器技术、高速数字传输连接器技术、高频连接器技术、数据总线器件技术、光纤连接器技术等七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具备了国内同行技术领先地位,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航天事业凝结六九三人的智慧和汗水
对于航天界的企业,科研、生产永远没有终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生产就是一场紧张有序的接力赛,无论哪一个环节跟不上趟,就势必影响这场比赛的进程。693厂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这时又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电子仪器从调试到试验,环环相扣,处处严谨,因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电连接器要经过机加、塑压、钳工、表面处理、热处理、精加、玻璃封接、焊接、灌胶、装配等近20个技术工种才能完成。为了能够在短短的50天之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研制生产任务,693厂集思广益,独创出“四个五”的管理方法,他们对产品生产过程实行“五定”(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设备、定服务),对每日工作进行“五查”(查计划进度、查工艺纪律、查生产质量、查协助配合、查原始记录),对生产技术状态实现“五个细化”(细化工艺规范、细化操作规范、细化检验规范、细化试验规范、细化交验规范),在指挥调度上重点抓好“五个到位”(岗位责任到位、外协安排到位、关键件控制到位、信息传递及时准备到位、问题日清闭环管理到位),确保了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生产的有条不紊。
http://s16/middle/5db09d6ct9138a953381f&690
从后勤保障,到生产一线,693厂已成为一个严密的战斗集体,这个集体的每一份子,都把自己细微的工作融入其中,与工厂的荣辱,与祖国航天事业的腾飞紧紧地连系在了一起。他们也由此创造了两个月时间完成相关产品的重新研制设计到生产定型,国内甚至是国际工业生产的又一个奇迹。
从1994年至今的十余年时间,693人追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梦想实现而不断锤炼打造着自己。伴随着“神舟三号”……直到“嫦娥一号”、“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693厂的产品一次次经受住了太空环境下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