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让我们用孩子的高度和眼光来看世界。蹲下来,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http://s12/middle/5db00e49x81d7793d377b&690&690
一次铂然缠着我要一样东西,小家伙头向上仰着,脑袋和身体形成近九十度的弧度。一瞬间的触动,立刻把身体低下来。铂然80厘米左右,是我身高的二分之一。我试着用最大力气向后伸展脖颈,想象自己这样看着一个身高是自己两倍的巨人,在保持这样一个费力的姿势的同时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这一刻,我真实感受到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多大的差距。
以后我尽量提醒自己,蹲下来,把身体低下来,同时低下来的还有姿态,因为孩子需要平等与尊重。
忍不住问自己,对于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与尊重。我想,真正的平等与尊重首先来源于对孩子真心的理解和宽容。这意味着家长要主动去走近孩子的心灵,并多进行角色换位。铂然经常会“犯错”,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在孩子的眼里也许那并不是犯错,比如拉扯妈妈的头发,乱扔东西,意欲碰一些危险的东西。在大人呵斥或是佯装要打他的小手的时候,笑容立刻从他脸上跑开了,他会自嘲式地嘀嘀咕咕,发出“敌敌敌”或“服服服”的音节,或是吐口水泡泡以示不满。有时故意问铂然“妈妈打不打”,铂然会迅速地摇摇头。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15个月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而在这一刻孩子的自尊心受损了。也许他拉扯妈妈的头发只是为了和妈妈闹着玩,也许他乱扔东西只是觉得有趣,也许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能带来危险。那么对于孩子而言,“错”从何来呢。不知者尚且无罪。何况是还不具备行为能力的孩子。
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还在于适度的放手,让孩子的天性不受到太多羁绊。孩子是爱玩的。玩是孩子实践和发现的途径。孩子玩起来往往不会遵循大人的理性和标准。比如孩子会把干净的衣服扔到地上,会把好端端的东西撕碎,孩子很多行为在大人眼里的确会充满破坏性。常常是铂然一边玩,大人在一边不停的收拾残局。但我宁愿牺牲掉秩序和整洁,也不愿挫伤铂然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因为我可以轻易恢复房间的干净整洁,但我们却很难重建孩子的心灵家园。
http://s8/middle/5db00e49x81d7788b5d67&690&690
依稀记得当我们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一样喜欢玩沙子,玩泥巴,一样喜欢小捣蛋和恶作剧,一样会因为大人的阻止和斥责而灰心和不平。但对于铂然,我希望能随时提醒自己,多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将平等与尊重交还给他。
http://s16/middle/5db00e49x81d775f706ff&690&690
有一次外面下雨,姥姥从外面回来顺手把雨伞撑开晾着,铂然不仍不挠地跑过来伸手就要抓着玩。铂妈想了想,一来雨伞上有水,容易脏了衣服,二来雨伞太大,担心铂然不小心踩到脚下滑倒或是被伞茎戳到,但如果越是阻止越发引起铂然的倔强反抗。“堵”不如“疏”。于是用布把上面的雨水擦干,然后和铂然一块玩起来。我们一起把伞倒过来转着伞柄玩,看见雨伞快速地在地上转圆圈,铂然觉得新奇极了,也自己用手来转。玩了一会没兴趣了,自然而然地跑去玩别的了,玩了半天,雨伞上的水也甩干了,赶紧把雨伞收起来了。一场有可能因雨伞引发的事端就此平息。谁说雨伞只是生活用品,它也一样可以成为玩具。在孩子眼里一切皆有可能。丢掉了这些条条框框,连我们自己也变得有创意了。如果仅仅因为它只是一把雨伞而不是玩具,或是担心弄脏了屋子或弄坏了东西而扼杀掉孩子的兴趣,该是多么可悲啊。
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还在于用孩子的思维来看问题,给孩子的想象力一个宽松的空间。
有一次看见铂然搭积木的时候,每一次都将一块桥墩状的积木立起来摆放。起初我也叹了口气认为铂然摆得不够漂亮,并将此归咎于铂然不够聪明,否则为什么铂然看不到它的对称性呢?
http://s3/middle/5db00e49x80d2892447f2&690&690
观察铂然又摆了其它形状的积木,注意到铂然喜欢把积木立得高高的,可能对于积木,铂然的理解最直观的就是高度吧。
http://s3/middle/5db00e49x81d7b2c93b12&690&690
我把积木横着摆在铂然面前给他做自认为正确的示范。但很快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铂然还是刚刚15个月的孩子,对形状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何况谁说积木一定要摆得中规中矩呢?对于这样一块积木,为什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应该横着摆放呢。可见思维定式已经在成人脑子里多么顽固地扎下了根。还记得不久前一个访谈节目,中外留学生谈各自的留学感受。外国学生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中国学生总是会问老师“标准”答案是什么?而在国外,理解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可以是多样化的。而创造力也往往是游离于“标准”之外的。很庆幸能及时醒悟,否则用成人思维的条条框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份该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http://s8/middle/5db00e49x81d7768fab87&690&690
身为父母,常常会不经意的陷入强势和权威。也许这种强势和权威往往很隐晦或是不自觉。蹲下来,让我们用孩子的高度和眼光来看世界,还他们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蹲下来,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也曾经是孩子。
http://s5/middle/5db00e49x7f02a0ff7aa4&69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