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里淘金铸佳作——读潘若松先生《淘洗的光阴》

(2023-10-27 20:28:28)
标签:

光阴

精华

素材

淘洗

分类: 散文随笔

  

 

 

沙里淘金铸佳作

——读潘若松先生《淘洗的光阴》

张芳华

 

光阴是宝贵的,经过淘洗的光阴更是宝中之宝。

当我从潘若松先生手中接过其馈赠的《淘洗的光阴》一书,立刻便联想到了“沙里淘金”这个成语。《新华成语词典》对其解释为“从沙子里淘取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还特意引用了茅盾《<诗论>管窥》中的一句话:“人人都承认应该这样做,但是未必人人都认真下功夫去‘沙里淘金’。”可见,淘洗对于选取精华的重要作用。由此,我俨然就是在其书名的吸引下,怀着浓浓的好奇感,更怀着一种因对作者长期了解而发自内心的尊重,一口气将此书读完的。

若松先生做为本市唯一官方晚报的总编辑,自上世纪90年代末入职以来,一直都在从事着新闻报道为主业的淘洗光阴的行当。伴随着兢兢业业的努力,其主管的晚报已经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我作为本市党政机关中一向注重文字的公务人员,工作中不知不觉与其有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尤其是近些年来因了我对文学的酷爱,更是在刊发稿件等方面得到了他一如既往的鼎力支持。在心生感激的同时,我对他的事业蓦然增强了密切的关注,而最为关注的则是其沙里淘金的创作成果。

新闻的灵魂在于真实,而真实中的精华,则在于敏锐的发现和精心的滤选。若松先生的“沙里淘金”,其实就是他凭着一名新闻工作者和作家的责任与使命,对漫漫光阴里发生的芸芸故事进行淘洗的过程。其书中的每篇文章,皆为深入生活捕捉灵感淘洗光阴的结晶,他在淘洗光阴中的执着付出和精准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本书开篇之作的《真情的牡丹》,之所以让我一读便激动难抑,正是因为经其淘洗过故事的精美感人。此文以山东第九批援鄂医疗队菏泽籍白衣天使,在完成任务后受到武汉和家乡人民高规格送迎为主线,讴歌了一段人间大爱的感人瞬间。他们凯旋时虽错过了武汉的樱花却正值家乡牡丹盛开之际。他们在武汉受到隆重欢送时“从未见过,从未经历过的大场面”,令其“幸福感油然而生,自豪感渗进每一根发丝。”面对“樱花感谢牡丹花!再见英雄,此情难忘”的巨大横幅,她们“哭了,哭得很痛快。突然间为自己是一名护士感到无上光荣,能为人民做点事情,感到此生没有虚度!”而当他们凯归之时,家乡人民不仅以同样最高的礼遇相迎,而且还将“曹州牡丹甲天下”的景区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并专门向全市67名援鄂医务人员及其家人赠送门票。“一场牡丹的盛宴在这块土地上上演。”然而此刻却惊现了异常悲壮的一幕:就在解除隔离即将与亲人团聚时,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年仅33岁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科菏泽籍主管护师张静静,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在抗疫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家乡人民、家乡的牡丹没能等到这位英雄儿女的归来,却突然沉浸在了“泪飞顿作倾盆雨”的痛惜之中。由于武汉人民挥泪送别英雄动人场景的感染,更出于对包括张静静在内白衣天使的崇敬,当时我曾眼含热泪,欣然撰发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散文。如今阅读此书,激动的泪水禁不住再度涌流。“‘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张静静的座右铭。她的性格,像极了家乡美丽而坚毅的牡丹。”作者如此画龙点睛的感言,一下子就触到了关键处,由此激励了多少人们为家乡为祖国奋发贡献的热血情怀啊!  

紧接着的《周振兴:“菏泽改革”这样起步》之长篇通讯,则是作者在秉承党的宗旨,情系党心民心,虔诚追求真理浓浓情愫的驱使下,在敏锐发现感人线索而触景生情的背景下精撰而成的。读着此文,我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201873日《菏泽日报》那篇题为《书记的耳光》的美文中。文章所忆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时任中共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曹县革命老区看望杨得志将军当年老房东伊巧云的故事。当周振兴询问老人家有何需求时,重病在身的伊巧云随口一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瞬间令周书记泪流满面。他在连连自责中当即自掏腰包满足了老人的要求,并在回城召开的县委汇报会上大发感慨:“伊巧云老人今年83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在做杨得志将军房东时,为接待来往的将士,她曾一天做过九顿饭,为让将士吃饱,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现在在我们的领导下,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边说边随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这一记清脆的耳光,顿让在场的领导干部们汗颜不已。在此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的同时,潘若松更是机敏地捕捉到了这个宝贵的新闻线索。他马不停蹄,即刻带人分赴曹县、菏泽和青岛等地,实地采访了相关知情人和正在疗养中的周振兴。周书记对于“耳光”的情节当然记忆犹新。他当年刚刚主持地委的工作,就在历时三个月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勇敢地在全区推广“大包干”,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菏泽的土地承包与安徽的不同在于,安徽的土地承包发端于小岗一个村,而菏泽几乎是10个县同时开始的。安徽是下面搞了以后得到了上面的认可,而菏泽是从地委开始提倡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多以前,周振兴就勇敢举起了“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旗帜。鉴于我当时曾相继在公社和地委机关工作,亲耳聆听过周书记振聋发聩的报告,亲身经历了当年那段难以忘怀的非凡岁月,故对于作者文中记述的情景格外熟悉,对其还原历史、追逐真理和淘洗光阴的举动感动备至。此文一经发表,立刻便引起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跟踪报道,并一举荣获山东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晚报新闻报道特等奖,周振兴亦被评为2018年感动菏泽年度人物特别奖,真可谓实至名归了。可见,作者“沙里淘金”《在场的力道》(借用耿立先生序言之标题)。金子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需要有人去发现,去淘取。别人“未必都认真下功夫去‘沙里淘金’”,而他做到了,并且是如此的执着与精准。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书中俯拾即是。“震区寻访”版块连续六篇通讯报道的字里行间,我们无处不能看到5.12汶川大地震之际,作者风风火火奔赴救援前线,踏破铁鞋“沙里淘金”的身影与足迹。他率领同事们紧随援川大军,以满腔的热血和浓墨重彩的笔锋,对那段光阴里的惨烈与悲壮,予以了最最真切的记录。从北川孤城的悲凉之景,到抗震救援的日日夜夜;从震区人民的失亲之痛,到千方百计抚平其心灵创伤;从千年古刹的“生命救赎”,到寺院里传出“最动听的啼哭”;从身残志坚的灾民缩影,到板房经济的一片生机;从映秀小镇的浴火重生,到“地震旅游”的悄然起步……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都淋漓尽致地彰显了作者对震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体现了其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与震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日日夜夜里,他深入采访的一举一动,精心铸就的每一篇佳作,都成了人们感恩党和祖国,激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信心的鲜活依据和无穷动力。

在文学创作中,亲情历来是最动人的题材。在书中那篇《远逝的绝响》中,除了诸多刻骨铭心的情节,作者关于“光阴”的肺腑感言,尤其令我透骨酸心。“曾经认为,世间最不值钱的是光阴,一天一天,往复循环,未见改变;又感叹,成长的道路好漫长,恨不得一步跨入成年。而对时间的真正价值,长大了才明白:每分每秒都是如此的珍贵,没有谁能比得过时光。”犹如生活困难时期“荒春难熬”一样,他之所以生发如此的感叹,全然出于其对于当年艰难处境的极度伤感和对历尽磨难父亲的无限怀念。他的父亲是一位具有高中学历,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荣获军功章,转业后在学校任教,1958年大鸣大放中被错打成“右派”,蒙受了长达20年政治迫害和生活艰辛,1978年平反昭雪后重返教坛,竭诚奉献,眼界高远的长者。作者自幼经历的岁月沧桑,曾令他倍感成长道路的漫长,而最终感叹的还是时光的珍贵。父亲的跌宕人生赋予了他太多的认知与启迪,难怪至今他还把父亲当年为了全家生计,走村串乡用棉籽换棉油用过的铃铛恭奉在书房。每当工作、生活遇到了不顺和挫折,都会默默地端详它,从中汲取力量,引以自省。

好文章激励人心,好作品催人奋进。好文章的源头在于真实的生活,好作品的关键在于好的素材,而好的素材则在于敏锐的发现和对光阴的精心淘洗。书中文章之所以如此耐读,全是因为作者在淘洗光阴上下足了功夫。诸如记述“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情系桑梓的《终生牵绊是家国》、追踪陨石雨真相的《鄄城陨石雨探秘》、牵动菏泽民心的《菏泽“牡丹王”被卖到洛阳》、反映曹县五里墩研发克隆牛高科技的《中国首批本土克隆牛诞生现场直击》、与西部发展息息相关的《西宁:天路梦起点》《铁轨上的‘朝圣之旅’》《世界屋脊迎来‘铁轨经济时代’》《达娃央宗:‘圣火’中绽放美丽》,以及溢满乡情的《情醉牡丹城》等文,与前述诸篇佳作一样,皆为作者用亲临现场淘来的“黄金”铸成的。一如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所说:“创作就像蒸馍一样,面要好,酵头要老,功夫要到。”“面”,即真实的生活,而“酵头”,则是执着的情怀;连同淘洗光阴的功夫,如此“三位一体”,焉能不结出丰美的硕果。

作者在本书《后记》中坦诚地写到:“所从事的职业虽有些背离文学,但毕竟亲近文字,零散留存的篇章见证,记录了一段岁月,有些经过淘洗反而显现光泽。一个人的过往,在时间长河里微乎其微,但无数人的经历汇聚起来,或许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恢弘的历史。”说得真好,这大概就是该书成其为“沙里淘金”佳作的真谛所在吧!

                    (张芳华作于2023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火与生机
后一篇:立冬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