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父亲刻苦求学的精神世代传承
(2023-06-18 06:55:40)
标签:
父亲刻苦求学基因传承 |
分类: 散文随笔 |
周围人常常用“书香门第”来称呼我们家。这不仅因为我们兄弟几个和儿孙们,皆具有中学、中专、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历,更因为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是有志气、有骨气,以坚韧意志奠定我们家文化基础的先驱。
听父亲说,我祖父幼年时期衣食无着,常常吃了下顿没下顿。但他人穷志不短,硬是天天靠在本村学堂的门窗口,旁听到了不菲的文化知识,由此成为了远近闻名知书达理的有学问的人。祖父勤奋好学喜读诗书的情怀,直接影响了我父亲兄弟三人。由于家境贫寒,除我最小的叔叔上过几天小学之外,他们全都是在我祖父的熏陶鞭策之下,靠自学而成才的(解放后都当上了大队、生产队的会计)。父亲做为老大,更是率先继承我祖父的基因,以强烈的求知欲望,向包括我祖父在内的周围有文化的人们问师求教。从学识字,习读《三字经》《百家姓》入手,废寝忘食,不辞辛苦,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问、听、读、写、背,直到学会弄懂为止。经过不懈的努力,学习路上的许多拦路虎皆被他赶跑。后来,连《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演义》《镜花缘》等古典名著,他都能通篇阅读。他还练就了一手好珠算,什么“大九九”“小九九”、加、减、乘、除等等,都能运算自如。他的毛笔字虽然无法与书法名家相比,但在我们村也是屈指可数的。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样,父亲深谙文化的重要。他经常对我们进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语)的教育,故而才不仅自己一生好学喜文,而且特别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文化培养,希望后辈们发奋读书,自立自强,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即便在家庭生活异常困难的时期,宁肯自己节衣缩食,也绝不耽误我们的学业。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在菏泽二中上学时,家中曾一度揭不开锅,我也曾一度交不起学费和生活费。尽管国家和学校给予了一些救助,但全家生活和我的学业仍然难以为继。父亲求亲借友,并含泪解掉房瓦,连同母亲的衣橱一并卖掉,才勉强渡过难关,一直把我供到高中毕业(因“文革”之故未上大学,而回乡务农,并相继担任民办教师和大队干部,后被选拔为国家干部)。我的三个弟弟都是在家中人多劳力少,生活极端困难情况下,父母亲历尽艰辛供到中学、中专毕业的。每逢我想起这段经历,心中总会涌起一阵阵的酸楚。
然而,当父亲看到子孙们相继跨入各级学府,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了国家工作人员的时候,欣慰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于是挥笔写下了一幅“门前车马不为富,家有读书不为贫”的对联。大年初一,当全家人看到大门上的这幅春联时,心中无不为老人家的肺腑真情所打动。看着他满脸的笑容,人人心里皆陡增了几分的欢欣,几分的自豪。这种欢欣与自豪,既是出于对父亲满腔祈望得以实现的心理共鸣,又是出于对拥有如此高尚睿智长辈的由衷庆幸。
记得有一篇文章讲到:“人的基因中包含着祖上的行为。”父亲和祖父一样生生靠自学而成为了能写会算的文化人,他的子孙继承祖、父辈优良传统,发奋读书而成才的实践,生动地印证了这一观点。从上小学直至现在,我不仅时时都在以祖父和父亲刻苦求学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业、事业,以及文学、书法等方面不断有所进步,而且经常以祖父和父亲刻苦求学的精神激励儿孙,期望他们的学业和人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从而收到了潜移默化之效。
求学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继承父亲的遗志,赓续祖辈和父辈的传统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父亲刻苦求学的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他自强不息的崇高形象将永驻我们心间!(张芳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