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渐行渐远
----悼念罗京前辈
今天早上,当我们正在录影棚里紧锣密鼓地排练即将要进行的节目,老师突然走进来,脸色异常的凝重。他看了看大家,用一种从未有过的严肃语气说;“同学们,央视主持人罗京,也就是我们的校友,今天早上去世了。现在,请大家站起来,默哀一分钟。”
就在那一瞬间,好像谁把这个房间里的空气全抽走了一样,我们的呼吸全部停止了。如果不是老师凝重的神情,我真的不会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怎么可能呢?他是我们心中最崇高的偶像,播音届的神话,广院一代又一代播音专业学生心中永远的风向标,就这么....离开我们了吗?
我默默的想着...低下了头,突然发现,两行泪无声地划过脸颊。
曾经,我们以罗京老师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当做练习的模范。
曾经,我们把罗京老师的节目,当做教材一次又一次观看学习。
曾经,我们的校歌mv里,罗京老师灿烂的微笑,让所有的广院学子觉得广院这个大家庭,看起来真的温暖!
曾经,他是我们的风云学长,广院代代相传的老生带新生习俗,是罗京老师带起来的。
.....
所有的曾经,都随着罗京老师的逝去的消息,戛然而止...
老师曾经说过,做播音主持这行真的很累很累,说不定哪天,播着播着就倒在主播台上了。很多人觉得聚光灯下的工作,一定是光彩照人的。而且新闻联播只有半小时,可需稍加准备,就能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镇定自若。可是,有谁会知道,这短短的几分钟,需要用多少个日夜的训练来准备。而且,新闻联播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按照指定的稿件朗读就好。他要求播音员有超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因为有很多新闻,是临时插播的,之前根本没有机会看。新闻联播是一个面向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播出的节目,而播音员在此时此刻,已经不仅仅是代表他自己了,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他是我们的“国脸”。
罗京老师就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勤勤恳恳工作了二十多年。敬业的他,即使再累再辛苦,也会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向观众。当我们在学习罗京的播音方法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其实罗京最需要我们学习的,是他的为人。
自2004年到2008年,连续五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最佳播音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队伍的领军人物,《新闻联播》节目主播,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采编部播音组副组长,播音指导...这些闪光的头衔,并没有改变他为人谦和,儒雅的风格。即使是最后当病情已经不太乐观的时候,他也是那么温和,乐观...
每天都会有新的新闻,每天都会有新的新鲜事
人们会渐渐淡忘,过去发生的事情...
但是,以后每天的七点,当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准时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会想起,有一张熟悉的脸,他陪伴我们走过了二十六年,有一个熟悉的而动听的声音,为我们播送过无数条国内国际重要新闻。
也许,你会慢慢忘记,也许,你并不在意是谁坐在那里,为你播送最新的新闻。但是,请你在今天,记住这位最优秀的播音员--罗京。
罗京老师,你是我们永远的偶像,你是广院永远的骄傲!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广院的播音学子,将会在葱郁的核桃林里,把你浑厚而又动听的“播音腔”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你的传奇故事和播音精神,会在校园旁美丽的白杨树下,被所有广院学子,牢牢地铭记于心.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