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日:  行动比形式重要

(2009-04-22 13:36:44)
标签:

杂谈

               地球日: <wbr> <wbr>行动比形式重要

                         地球日:  行动比形式重要

      

                     地球日: <wbr> <wbr>行动比形式重要

                     

                  地球日: <wbr> <wbr>行动比形式重要

        

      曾经  我们都在蔚蓝的如蓝宝石般纯净的天空下尽情地享受生活

     现在  我们却要在昏黄的如沙尘般污浊的空气里胆怯地窥探世界

 

      曾经  漫步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自然的事情

     现在  我们需要花昂贵的费用走进公园才能亲近那难得一见的绿色

 

     曾经  我们从家门旁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里就能得到最干净的水源

     现在  哪怕我们把井打得再深也只能得到污浊不堪的浑水

  

     曾经.......

     现在......

 

   是我们在变,还是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变?

 

   每天的忙碌,让我们忽视了这些变化,变得麻木,而一年一度的地球日,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今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今年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请善待我们唯一的地球,用心去做你能为他做的每一件事吧!

    Who say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谁说您不能改变世界),特别是在4月22日国际性地球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你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一、 食:

  (1)4月22日地球日吃素一天。(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2)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3)拒用保丽龙,并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纸杯(保丽龙是一种致癌物质,它同时破坏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喝咖啡的保丽龙杯子、自助餐盘子,几百年后还是垃圾,继续污染环境)。

  (4)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二、 衣:

  ⑴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天然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⑵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⑶旧衣新穿要诀:

  ①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②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 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③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三、 住:

  ⑴多用二手家具(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具,既可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⑵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都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⑶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目前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目前的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民国100年的标准。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⑷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四、 行:

  ⑴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着安步当车,试着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⑵出门多走路、骑自行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

 

仅仅一天的地球日也许不能使地球发生很大的改变,但是只要我们开始行动了,奇迹和改变也会开始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