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纳及其多元智力理论

标签: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加德纳孩子们的智囊团 |
分类: 教学之道 |
加德纳博士在教育界中是因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而著名的。1983年,加德纳博士在学校进行推进教育的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写作了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著作有18本之多,另外还有几百篇论文,已经被翻译成至少20语言的文字。
"多元智能理论"--被认为是人类智力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在过去的20年里,他和同事已经解决了智能的行为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用来实施多元智能化的个性教育。多元智力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现在,美国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力学校,还有难以数计的教师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最近,加德纳博士和他的同事已经着手了"Good Job"工程,"Good Job"在实施和应用方面质量都很出色。研究人员在迅速变化的时间和条件下,研究想找到好工作的人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这个研究的市场作用非常强大,并且非常有益于孩子们将来如何在技术激变和琢磨不定的社会中取得竞争的优势。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著名人物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麦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呢?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
智力的本质
传统的智商(IQ)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而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在批评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具有多种智力、而且人的多种智力都与具体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智力的定义,即"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特别强调了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是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即智力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智力的结构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也就是说,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了他所谓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的8种智力.
智力的八种形式
1.逻辑数学智力:包括运算和推理等科学或者数学的一般能力,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辨别逻辑或者数字模式的特殊能力、处理较长推理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语言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下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用的敏感能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音乐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感受、辨别、记忆、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控制自己身体运动和技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人际关系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内省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在全球教育界引起强烈关注。在我国,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从发展的对象看,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或“尖子”学生;从发展的内容看,是素质的所有方面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片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与素质教育相互呼应,不仅与素质教育体现出一致,而且还对它作出了理论的诠释和解答。首先,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这个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智能多元化”的新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别,不是智商高低、聪明与否的差别,而是智能类型、智能强项是什么的差别。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不存在谁比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谁在哪一个领域、哪一个方面更擅长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或智能组合来学习任何课程,都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走出传授和掌握知识的误区,而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慧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其次,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即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是不相同的,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出来的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在德智体诸方面均衡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每一个学生在智能强项带动下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可能获得某方面的专长。”这一点带给教育的启示是教育的作用应该是“扬长”,而不是“避短”。因此,教育要取得成功,应根据智能的多元性,实施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培养出各种人才。
摘自<多元智能>系列丛书及部分网友评论
整理: 阳光下的雁阵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孩子们的智囊团”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qzys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