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薪酬、辅助生产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013-11-27 10:06:57)
标签:
职工薪酬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教育 |
分类: 会计职称考试 |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所属辅助生产部门为生产提供工业性产品和劳务所发生的各种辅助生产费用。为了归集所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需要设置相应的科目,同样,职工薪酬以及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同样包括了不同的内容:
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职工薪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牛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人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不能直接计人产品成本的职工薪酬,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项目。
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明细账进行。一般按车间及产品和劳务设立明细账。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的分配应通过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特点:
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各辅助生产费用只进行对外分配,分配一次,计算简单,但分配结果不够准确。
范围:
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2.交互分配法
特点:辅助生产费用通过两次分配完成。
首先:在辅助生产车间进行交互分配;
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3.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有利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
4.顺序分配法
特点:按照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的顺序分配费用,受益少的先分配,受益多的后分配,先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后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受益程序有明显顺序的企业。
5.代数分配法
特点:先根据解联立方程的原理,计算辅助生产劳务或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耗用的数量和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此方法有关费用的分配结果最正确。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包括机物料消耗、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车间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管理用具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差旅费、办公费以及季节性及修理期间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月末按照一定的方法从贷方分配转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
制造费用应当按照车间分别进行,不应将各车间的制造费用汇总,在企业范围内统一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或生产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
各产品分配标准如,产品生产工时总数或生产工人定额工时总数、生产工人工资总和、机器工时总数、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职工薪酬、辅助生产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的分配需遵循统一的分配原则,比如,辅助生产费用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 产品和劳务数量,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将费用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各有关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