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常在北京四处流窜的人大抵都会知道:每年冬天,城里面有几处地方会聚集特别多的乌鸦越冬,他们每天早上消失,每天傍晚出现。北师大也是如此,研一刚来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好几百乌鸦一起占据英东楼附近所有杨树的枯枝,不敢光顾着低头走路,也不敢总是抬头看上面的状况(因为抬头可能比低头更郁闷……^^!),只有一个字“跑”!
后来,特意请教了鸟类学博士的女朋友,她说乌鸦白天到郊区觅食,晚上来比较暖和的城里睡觉,而且特别喜欢占据高枝。如是,导致英东楼前的大马路整个冬天都是白花花一片,当然树下的汽车也无一幸免。
第二年,乌鸦非常准时,11月4—10号之间,肯定就开始了每日的大规模“迁徙”。别说,这家伙过的还挺滋润,白天去郊区吃尽绿色食品,晚上来城里住在均价“9000元/平米”的地段。久而久之,我也就感到习惯了,惹不起,咱可以绕道行走啊~后来我们窗前的法桐也被乌鸦看好,每天晚上总有那么几只躲在法桐密密的树叶里。等到白天再看,乌鸦散去,喜鹊归来,跟变戏法儿似的!
第三年,乌鸦没有来。确切地说是来了一下下,又走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只在我们学校呆了几天,就换地方了。每天下午4、5点钟看到一群群的乌鸦飞过学校上空却不降落,心中竟然莫名其妙生出一种“被抛弃”了的凄凉……这让我想起同学说以前他奶奶家住的楼房,每年都有一对燕子夫妇在阳台做窝,年复一年,从不改变。后来,开始流行封阳台,家里考虑到燕子的问题,迟迟没有封。再后来,全楼的人都封了阳台,他家也决定封上。最后第二年春天燕子该来的时候,即使把阳台上所有的窗户都大敞着,燕子也没有再来他家。奶奶说:因为样子变了,燕子不认识了。
今年北师大也是如此,图书馆北面、操场南边、英东楼东边都变成了大块的工地,别说是乌鸦了,就连隔几年再回师大的校友,都对此番景象感到陌生。学校为了发展而大兴土木,这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变脸”的过程中,若是由“整容”升级为“毁容”就显得十分不理智了。一代一代师大人对这里的感情,都蕴藏在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里面,如果为了赶时髦而随随便便地推到这些记忆重新来过,我想不愿意再来师大的应该不只有乌鸦而已吧……
前一篇:。。。
后一篇:胡桃(kurumi)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