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From Monet to Picasso

(2006-07-25 21:03:23)
标签:

杂谈

      昨天和同学去了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画展——“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馆藏印象派至现代派精品展。就展览本身而言,我个人认为:其水准绝不亚于去年在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画展。
 
      这次画展中,最让我兴奋的是见到了莫奈的名作《红围巾》。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大雪天里,Claude Monet透过自家窗户看到外出归来的夫人披着一块红头巾向屋里匆匆地一瞥;画面的色彩主要为灰——不同深浅的灰色刻画出室内的光线、墙壁与窗棂,红——凸显出夫人耀眼的红头巾,白——展现了窗外雪景的明亮,绿——作为雪松的一角与红头巾相映成辉。站在距画面2米左右的地方欣赏它时,我忽然想到也许当年莫奈也是站在这个地方看着窗外的……当年他画这幅画的时候,有否想过在100多年后的某一年某一天,也有这样一个少年曾经想用不同深浅的黑色、灰色、白色来表现自己看到窗里与窗外——她相信一定可以用颜色表现出真实感。后来,在4年级的美术课上,少年尝试用水彩临摹了一幅拱桥的照片,老师说“画得真好”,可她自己并不那么确定——毕竟这种实验“刚刚开始”;再后来,随着少年一天天长大,生活的轨迹随着学到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复杂,实验被打乱了、中断了、遗忘了;多年后,她在一本书中与《红披肩》偶遇,也与自己偶遇……我很感激这幅画让少年在成人之后找回了一个儿时的梦想,因为在这个时候她已经懂得了:永远不要放弃梦和自己……
 

http://www.cnsphoto.com/CNSPhotoUse/PicLib/MidPic/06p/PhotoN/060518/060518199fa_2.jpgMonet to Picasso" TITLE="From Monet to Picasso" />

 

http://www.ccmedu.com/bbs/UploadFile/2006-5/200653010152733401.jpgMonet to Picasso" TITLE="From Monet to Picasso" />

 

      在此次展览上,还知道了一些有意思的趣闻轶事:欧仁·布丹说服莫奈走出昏暗的画室,而这成就了一位印象派大师;“红头巾”夫人在莫奈最贫困的时候始终默默支持,可惜患病早逝(在《红围巾》完成之前),后来莫奈为了寄托对夫人的哀思,一生都将那幅《红围巾》挂在自己的画室;毕沙罗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全部8次画展的画家,也是印象派中的“老大哥”,后来他十分欣赏后生修拉的点彩画法,于是模而仿之,结果弄得自己眼睛肿成了桃儿;印象派女画家莫里索是说服马奈在绘画中放下黑、棕等固有色的人,也是给马奈作模特最多次数的人,她一生倾慕于马奈,但却嫁给了马奈的兄弟,此后也再没有做过马奈的模特;马奈出生律师家庭,生活富足,为了不受到评论界过多的否定、排斥与指责,他从不承认自己是印象派画家,也是唯一一位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画展的印象派画家;以甜美画风著称的雷诺阿,虽然晚年的了严重的风湿导致右手变形,但他的作品依然保持着甜美悦人的风格,丝毫看不到痛苦的存在;高更曾经是凡高的朋友,但是他们关系的破裂导致凡高割下了自己的右耳;高更那幅著名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要到哪里去》是受到文豪托尔斯泰的小册子《我们该何去何从》的影响而作;毕加索的父亲是个教画画老师,当他发现16岁儿子的绘画水平已经远远超过自己是,于是再也不教画画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