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为种种原因,原定于今天的课上不了了,什么事情都要放下,然后为访谈宣武区校长让位。这真是可怕!下午就听师姐说:“吴老师说没交作业的零分,晚交作业的最高75。”我真是完全无奈了,厌学情绪不禁油然而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学校的课程对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是我越来越懒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校长访谈,其实挺累的,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得时刻想着暗示师姐给我剩十五分钟——不过好在师姐还算是照顾我情绪,尽量给省了些时间。这个课题,俩字:闹心!组织不力,经常是大家要访谈同一个人不能集中到一起去,负责联系的老师出差跑了,整个课题竟然就能变得乱七八糟,各顾各的!天哪,难道这就是当代的研究生?难道这就是现在文科的合作研究?每个组都只顾自己进度,只要不开会,互相之间就没有良性的联系和交流。每个组都只想到自己在下次课题大会上作报告能讲出些东西来,老师不批评就可以了,鲜有人想到要对全局负责。上周很多组接二连三地跑到教委同一个部门进行访谈,结果影响了人家正常的工作,使得合作方有些不满之处。像这样的问题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只需要在课题组中设立一个专职负责联系各方人员的人,就可以了。发给她/他电话费,让他负责打电话,不就全解决了?
虽然牢骚满腹,但总的来说,今天去访谈还是颇有收获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校长的访谈基本上可以告一段落了。
今天最让我感动不已的是,我在宣武区教委的食堂里闻到了自己怀念已久的并认为是最正宗的食堂的味道,不是大学食堂油乎乎的味道,而是一种混合着发面和饭菜味的舒服的香气!食堂的师傅是个有点儿残疾的中年男子(据我观察,他除了有斜视以外,还有轻微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他穿着白色的厨师服,操着一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北京腔调,从动作到语气都透着个性——直爽、热情。我们去食堂的时候,其实已经到了午餐的尾声,这个师傅过来招呼我们,一边说:“放心!只要您来,就肯定有饭吃!”站在领餐窗口外面等饭的功夫,我看到师傅用一个小铲子收拾蒸米饭盘子里没卖出去的米饭。他先用小铲子把整块的米饭盛到一个不锈钢盆里,在用小铲子仔细地将粘在盘子四壁的米一点点地刮下来,和刚才的整块米饭放到了一起……我在大学也见过食堂师傅收拾剩饭,往往盘子里粘着好多米,他们就不管了,任其在洗盘子的工序中浪费掉。但这个师傅非常认真,最后直到滴米未剩他才停手,心满意足地把盘子放到水池里面。我是个不喜欢剩饭的人,每次看到别人浪费粮食心里会很不舒服,自己浪费粮食也会觉得内疚。今天,看到师傅刮下最后一粒米的时候,我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就这一个动作,我就能断定:他肯定是个好人!我喜欢这种朴实的劳动人民。
今天也有一件后悔的事情,就是访谈某个校长的时候,她可能嗓子不好,一直小声地清嗓子,喝水都不管用,我猜可能是秋天犯了咽炎。我当时就觉得特别后悔,我要是带了喉糖就好了!下次,访谈之前,我会在清单里写上“喉糖”这一项。
天已经很晚了,我还想接着去看书。提到看书,我该怎么办?……要看得书好多,齐头并进,结果常常半途而废……需要改变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