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谁在偷着胖?

(2011-07-07 23:4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营养、营养师、公共营养师

     

到底谁在偷着胖?

——孙光夫应大武汉杂志《新生活》之邀谈内脏脂肪

 

1. 什么是内脏脂肪?

答: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是存在于皮肤下面的,叫做“皮下脂肪”,它让人的外形显得肥胖,同时也影响健康。而内脏脂肪位于身体内部,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比如胃、肝、胰等的周围)。脂肪在器官周围像一个软垫,能缓冲机械冲击,减少内部器官之间的摩擦,起保护脏器的作用。但内脏脂肪过多,形成“隐形肥胖”,成为“危险的脂肪”。

 

2. 内脏脂肪是怎么形成的?跟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是不是有紧密联系?

答: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过多堆积的脂肪转移到肝脏、骨骼肌、心脏的其它组织。具体来说,内脏脂肪有三个来源:

一是外周脂肪组织动员或分解之后进入血液,进而流入到内脏,这是内脏脂肪的主要来源;

二是通过外部饮食,摄入过多,消耗过少,经过肠胃吸收、代谢进入内脏。进入的第一个内脏就是肝脏;

三是内脏组织自我合成的,可以由脂肪酸合成,也可以用糖类进行合成。

因此,跟生活习惯(如久坐、静态时间过长)、饮食习惯(高脂膳食、高碳低运动量膳食)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有人说,内脏脂肪是“坐出来的”“吃出来的”。有报道称,中国三分之一女性,内脏脂肪偏高属隐形肥胖。

 

3. 内脏脂肪过剩有什么后果?“偷着胖”的MM们听好了!

答:今年的4月27日英国《每日邮报》载文揭示了肥胖对身体各器官、骨骼及肌肉带来的各种危害。其中,内脏脂肪被推上了“第一被告席”。那么,内脏脂肪过剩到底有什么后果?

内脏脂肪过剩,造成“隐形肥胖”,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腹便便”“啤酒肚”“偷着胖”,会导致脂肪毒性、损伤内脏功能,长期内脏脂肪会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乃至于造成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等。

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存在并发的关系,内脏脂肪很容易引发皮下脂肪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肥胖人群通过减肥药剂等多种形式进行减肥,最后很容易反弹的根本原因,内脏脂肪不减,只减皮下脂肪相当于治标不治本,也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其三,皮下脂肪少,内脏脂肪多,即,看起来苗条,摸起来肥胖,俗称“外瘦内胖”,其实更不好。

 

4.怎样知道自己的内脏脂肪过多?

答:有三种方法:

第一,腹部核磁共振是最准确的,但这个方法难以推广。

第二,可以用一把腰围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腰臀比(WHR=腰围÷臀围)。当男性WHR>0.9,女性WHR>0.8,或者,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或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

第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一下侧后腰的皮下脂肪,如果厚度超过一本普通畅销书,就要开始警惕了。

 

5.“啤酒肚”是不是因为内脏脂肪过多?

答:是的。医学里有句谚语叫做 “腰围有多长,寿命有多短”。

 

6. 想要内脏瘦身,有哪些方式?

答:1.多做有氧运动,多加锻炼身体,每次运动至少要45分钟。2.适当摄入一些能够减去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物质:例如L-阿拉伯糖、膳食纤维、水果纤维、L-肉碱等。3.千万不要尝试减肥药剂或者生物酸等,否则会破坏身体代谢,损伤肌肤组织。

 

7. 减掉内脏脂肪,吃哪些食物比较有益处?

答:若想减掉剩余的内脏脂肪,首先,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量增加运动,使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其次,吃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较有益处。

推荐6种能使内脏脂肪减少的食物:

甘薯:富含膳食纤维,润滑消化道,通便,排肠毒;

韭菜:降低血脂,减少内脏脂肪堆积。

竹笋:富含膳食纤维,润滑消化道,通便,排肠毒;

乌龙茶:多酚和咖啡因有助于脂肪燃烧;

咖啡:在咖啡因的作用下燃烧脂肪;

富含辣椒素的食物:辣味成分可促进代谢,加速脂肪分解。

 

8.怎样预防内脏脂肪过剩?

答:首先,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增加运动,坚持锻炼,使能量平衡甚至负平衡。记住了,运动始终是减少脂肪的最佳方法与不二法门。

其次,吃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是少精多粗,把一部分精米白面换成豆类、薯类、粗粮;二是减少加工食品和甜食;三是每天吃一勺有滋补作用的坚果、种仁等。

第三,心理减压,意念减肥。意念减肥,也称为“靶向减肥”——调动意念,全神贯注,“化解”内脂。

 

 到底谁在偷着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