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开始养收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 |
http://ctc.qzs.qq.com/ac/b.gif
http://ctc.qzs.qq.com/ac/b.gif
立秋养生,开始养收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之道 孙光夫 汇编 http://b52.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4a4296f3c4f3ac7f75cc98ccd760f97dda1e7c4b0aedded5369c0effd9db4f29609cca0a3d3a1aab4c99ce4827c941696cfc0aa8f9d514f1f0f166bdf2aaf153e368e815b2b1558d157cd611b6541ca3a8340d57&a=46&b=52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3/4a765223_46578.jpg 2010年8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3/4a7654b3_89261.jpg 收获季节到了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立秋日有“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等农谚。 一、立秋养生总原则 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1.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 2.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3.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燥易伤肺。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nǜ )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防“燥”养生粥:玉米面红薯粥、山芋粥、芝麻粥、莲米粥、红枣糯米粥等。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4/4a77ae08_bdac4.jpg 三、立秋“贴秋膘”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3/4a765d32_20348.jpg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四、秋天饮食宜酸不宜辣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4/4a77ef31_81d4f.jpg 1.吃酸的是为了抑制肺气 对于秋季的饮食养生,中医有“少辛增酸”的说法。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才能防止肺气太盛。中医认为,肝属木,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能损伤肝的功能,所以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来抑制肺气。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4/4a77ef41_47ec4.jpg 2.酸味水果最能滋阴润燥 秋天要遵循“少辛增酸”的饮食原则,辛辣的食物会消耗人体的大量体液,酸味的水果和蔬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在水果中含酸性物质种类最多的当数山楂,它有刺激胃肠内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延缓衰老的作用。葡萄则含有大量葡萄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功能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还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的功效。此外,柚子、石榴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柚子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而石榴能杀虫、收敛、涩肠、止痢。 五、入秋朝盐水晚蜜汤 http://i.weather.com.cn/i/c/images/2009/20090804/4a77f6a2_1231f.jpg 我国古代医学家替我们提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五、秋季养生功 1.立秋七月节坐功 《遵生八笺》曰:“运主太阴四气。时配足少阳胆相火。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托地,缩体闭息,耸身上踊,凡七八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面尘,体无泽,足外热,头痛,颌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双手按地,蜷缩身体,屏住呼吸,用手支撑身体离开地面,约七至八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 可治:补虚益损,去腰肾积气,口苦,常叹息,心胁痛不敢翻身,面色灰暗、皮肝枯黄、外翻足、头痛、下颌痛、眼眶干痛、坐骨肿痛,腋下浮肿,多汗畏寒等症。 2.秋季吐纳健身法: 《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3.
适应病症:治腹胀、伤食、胃寒。
具体方法:坐沙发或椅子上,用艾卷灸脚底食伤名灸穴,每次灸20分钟每天灸两次。食伤穴位置在足底趾侧缘,第二关节处,左右脚各一穴。
4.尿频抑制功
适应病症: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尿频等症。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两眼平远视,两臂侧平上起45度,手心向前,大指向上,合谷张开,意念大指和食指,大指向前向下翻转至极度,然后放松,自然回到原来位置,此为一次,连续翻转20分钟即可收功,此功最好早晚各练一次。
5.意守指桩功 适应病症:又吐又泻。 具体方法:两脚开立,略宽于肩,脚尖微内扣,两臂自然下垂,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屈膝下蹲,以膝盖尖不超过脚尖为度,头顶正直,舌顶上腭,体重平均在两脚。全身放松,两小臂向上抬起与水平线呈10度角,小臂上举手掌与肘平,距离与肩同宽,十个手指微分开,放松,意念手指甲盖,想十个指甲盖要脱落,每次站10至20分钟。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