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周领取千元福利金的沉重话题

(2009-08-17 12:54:34)
标签:

福利

制度

新西兰

杂谈

分类: 新西兰见报文章

每周领取千元福利金的沉重话题

 每周领取千元福利金的沉重话题

谁在领取每周千元以上的高福利?

昨日,随着社会发展部长Paula Bennett的一声令下——将对全国领取福利金最多的前50名进行全面审计,很多民众诧异地惊呼:哇!他们竟然可以领这么多钱!
    ——全国有307人(家庭)每周领取社会福利金高达1000元以上;
    ——领取福利金最多的前50名,很多家庭都有8个以上的孩子;
    ——一对有10个孩子的夫妇,每月领取各项福利高达1200元,他们俩“享受”失业救济已经15年了;
    ——在这307名每周领取1000元以上的福利人士中:领取住房等家庭补贴的有168人;疾病补贴24人;失业救济19人;残疾救济96人。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新西兰职场人士的平均周薪还没有突破1000元。

 

千元福利金是怎么构成的?

优厚的福利制度,一直是新西兰人引以为傲的。但在政府囊中羞涩的经济衰退期,“钱”的因素使得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棘手问题。如今,本国的各项社会福利到底包括哪些呢?
    ——基本津贴:每周272元;
    ——住房补贴:每周最高225元;
    ——家庭税收抵扣:第一个孩子每周86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60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略有上升;
    ——残疾补助金:每周最高56元;
    ——儿童残疾补助金:每周最高42元;
    ——无人抚养儿童或孤儿救济金:根据年龄不同,每周在132元到185元之间;
    ——儿童看护管津贴:学龄前儿童或在学生假期期间,最高每周181.50元;或者72元直接支付给儿童看管机构。

 

女部长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在政府的现任部长中,社会发展部长Paula Bennett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热点人物”——这既与她的工作性质与民众联系较多有关,又与其大胆、率直、不惧出位的处事风格不无关系。
    从去年12月上任伊始“砍”掉20万元的年度研讨会,到今年1月的见义勇为,逼退歹徒;从“准女婿”涉黑风波,到最近断然停止向单身父母提供大学学习津贴,并由此爆发隐私权事件,Paula Bennett的出镜率仅次于国家党政府的一、二号人物John Key和Bill English。
    对于急剧膨胀的“福利大军”,Paula Bennett部长表示,“社会需要公平”,政府会尽力帮助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如果有人“钻”福利政策的空子,超出自己的实际需求领取福利金,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
    因此,她一声令下,对全国领取福利金最多的前50名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以核查其是否仍有权利领取如此高的福利金。Paula Bennett同时指出,这纯属“单一事件”,并不意味着将对本国的整套福利制度体系进行检讨,但“必要的审核是必要的”“不能保证每个人有资格继续拿到每周1000元以上”。

 

福利“变身”贷款的试水

随着财政“瘦身”计划的推进,不久前,政府相继删除了单亲父母上大学的津贴项目;并规定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的“培训鼓励津贴”(TIA)将只适用于高中或者低级别的课程——这意味着所有报名参加4级以上课程学习的学生都不再获得TIA津贴。为此,还引发了Paula Bennett部长曝光两位向媒体“发牢骚”的单亲母亲福利细节的隐私权之争。
    工党副党魁Annette King说,这“令人想起Muldoon掌权时,任何人站出来反对政府的话,将被政治大锤击打头部”,她尖锐地要求Bennett公开她曾领取政府福利的详细资料。Bennett不无被动地回应称,自己领取福利已是15年前的事,,跟最近发生的事件毫无关系,所以,无意公开有关资料。
    事后,Paula Bennett部长表示,她已要求官员研究设立一项贷款,协助单亲家长可以应付额外的进修支出。但是,两名单亲母亲表示,政府的进修津贴每年3800元,目前涉及课程开支的学生贷款只有区区1000元,根本不足以应付她们的进修支出。

 

福利之“饼”的乐与忧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不久前,总理John Key表示,政府并无额外的财政资源,用于扩大福利支出;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稳定与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显然,这已经从国家总盘子的层面为本国福利制度定了调。
    也许,对每个家庭和个人来说:“饭碗”的稳定、收入的增加、税负的下降、物价以及生活开销的控减,的确更为关键。但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失业率一路上涨,创下了9年来的新高;
    ——相比刚刚公布的邻邦澳洲全职人士1196.50澳币的周薪,本国职场人士除了失落还是失落;
    ——新一轮的个人减税在国民的一片理解声中化为泡影;与此同时,听到的却是“不排除引入资本增值税”“专家建议提高商品及服务税”的风声;
    ——地税、电费、油价、物价的上涨,好像已不需要再为找个漂亮、合理的理由而费神了......
    于是,福利之“饼”,自然成为更多人的依赖。在纷繁缭乱的各项福利金的此消彼长中,不难窥见政府的囊中羞涩、巧妇之难。但是,政府不仅仅是精打细算的“巧妇”,更应为引来“活水”的“当家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