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新疆日报的专访
记者:池书记,您能否对目前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状态作一个简明生动的概括?
池重庆: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新疆旅游业已呈现出“三高两优”的局面,“三高”是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高速发展、高起点的规划和建设,‘‘两优”是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第二,新疆旅游业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六大六小”的尴尬局面:大资源小开发、大产业小投入、大边境小开放、大行业小管理、大市场小促销、大产业小效益。
记者:除此变化以外,在新疆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历程中,您认为有哪些方面可圈可点?
池重庆:西部大开发五年来,有三个大型的全国旅游节事活动在新疆举行。2000年的全国旅游交易会、2002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的“新疆风情万里行”中国新疆国际旅游节、2004年的全国旅游局长(现场)工作会。这三个活动对新疆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器和加速器,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可以说是无法估量。
记者:是否还可以从另一个高度来认识这些活动的意义,这三次旅游节事活动,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强力塑造和有效地传播了新疆旅游品牌的形象。
池重庆:的确是这样,旅游节事活动是旅游品牌传播的有效利器。在2002年的国际旅游节上,来7100多家海外媒体和100多家海外大旅行商,其将会很有力度地推动新疆旅游品牌形象在海外的传播。
记者:国外旅游研究表明,旅游地的品牌及其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令人心动的旅游品牌形象将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进而驱动旅游者前往。在新疆旅游业的骄人业绩中,应该蕴涵着品牌的魅力。
池重庆:是啊,旅游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游客选择旅游服务的方式比较特殊,即先形成印象,后去感知验证。那么选择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选择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当初我们在制定新疆旅游发展规划时,把品牌的构建放在了首要位置。新疆旅游品牌战略由旅游产品品牌、旅游城市品牌、旅游企业品牌三部分组成。
在旅游产品品牌的构建上,确定了以“丝绸之路为骨干、以五区三线为重点、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品牌构架。“五区”是指以喀纳斯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天池、博湖为主的风光旅游区;以吐鲁番、库车为主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以伊犁那拉提为主的塞外江南旅游区;以喀什为主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三线”是指三条旅游线路:南线由乌鲁木齐、吐鲁番经沙漠公路至南疆;中线由乌鲁木齐经独库公路至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库车、金沙滩后回到乌鲁木齐;北线由乌鲁木齐、天池经216国道至喀纳斯、克拉玛依、石河子后回到乌鲁木齐。
在旅游城市品牌的构建上,主要是引导和推动各地城市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活动。获得这个称号就相当于是旅游业的中国名牌。同时,通过创建活动还能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各要素。因此,各地城市的创建热情非常高昂,到目前为止,全疆22个城市中已有6个城市获得这个称号,今年又有4个城市提出申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给一些城市带来了许多综合性的收益,这就激励了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投入。今年全疆各地举办的各种旅游节和旅游推介活动,可以说是此起彼伏、红红火火,处于一种“井喷”状态。
记者:这项创建活动真是“一石三鸟”,既完善了城市综合功能,又放大了旅游综合效应,并塑造和传播了城市品牌形象。从您介绍的这些情况来看,晶牌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中,的确发挥了领头羊和市场尖刀的作用。
池重庆:这就是眼球经济原理和纲举目张效应的综合体现,用俗话讲,品牌就是旅游业的牛鼻子。
记者:从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态势来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扩张,旅游品牌形象日益突出,品牌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对于新疆旅游品牌战略的下一步棋,您可能已经成竹在胸了,能否在此透露一二?
池重庆:要想在品牌竞争中取胜,那就要把品牌变成名牌。我们下一步的战略构架:一是把喀纳斯、那拉提、喀什打造成世界级名牌,把吐鲁番、库车、天池、博斯腾湖、赛里木湖打造成国家级名牌;二是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创建一两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三是在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企业中打造一批像银都、鸿福这样的知名品牌。银都、鸿福的品牌效应已经产生,他们已经在各地托管了一批旅游饭店,下一步还将延伸到国外。
记者后记:中国旅游业正在被一批知名品牌所包围和张扬:香港的“动感之都”、成都的“东方伊甸园”、“大连的浪漫之都”、广州的“南国商都”、三亚的“东方夏威夷”……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和形象,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整体形象和品牌的综合展示与生动体现;旅游往往是文化交流、商业往来、经济合作的引桥和前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疆旅游肩负着“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为此,我们企盼着新疆旅游业名牌时代的来临!”
(原文刊载于2005年8月9日《新疆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