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旅行社品牌经营现状分析与思考
(2008-12-19 23:31:30)
标签:
新疆旅游大美新疆池重庆旅游 |
分类: 旅游漫笔-----大美新疆专著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市场发育和产业组织化程度都有长足的进步,品牌制胜的时代正在到来。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我国旅游业品牌意识的觉醒晚,品牌建设方面与市场的要求、人们的期待都相距甚远。美国营销专家拉里·莱特这样评价品牌的作用:“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就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我国旅行社业要克服恶性竞争的顽症,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视品牌经营。本文中就我国旅行社业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业界的重视。
(1)品牌意识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意识尚需时日。到2003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13361家,排名前100位的百强旅行社,基本占有着销售收人,净利润的90%,而其余的l万多家只占10%的行业利润。绝大部分中小旅行社处于亏损状态,品牌意识淡薄。依赖保护、拉关系、复制他人的产品、恶性价格竞争等在业内仍较为普遍,也是相当一部分旅行社的生存之道。这对我国旅行社应对加入WTO后旅行社业市场的开放带来的挑战极为不利。
所幸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些旅游业发达城市的有实力旅行社开始有意识把品牌建设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如早期的广东广之旅,后期的中青旅、中旅集团等,他们依靠自身的实力和良好的市场形象,积极探索品牌经营之道,通过特许经营、设立非法人分社、资产并购,在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也向外输出了品牌,提升了品牌的价值。他们的积极探索为行业树立了榜样,引导企业行为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旅行社意识到,仅仅依靠产品本身已不足以保证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旅行社要创造并保持顾客,塑造良好的服务品牌是提高单体旅行社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扩张和网络化经营的有效手段。
(2)对品牌经营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建设规划。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继单纯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服务竞争之后的高级阶段,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经营的不仅仅是形象,还包括认同,这种认同反映了品牌的个性,体现了企业的实力。实际存在的情况表现为某些旅游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不学习、不钻研。品牌的图案设计、广告传播力度等方面缺乏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品牌形象定位不准确、形象口号不鲜明,有的品牌形象甚至朝令夕改,月月新、年年变。有的旅行社在旅游品牌建设过程中虽作过很多努力,但没有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只是一些片面的、补漏式的努力。突出的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有牌无品”;另一种是“有品无牌”。这两种形态都是旅游品牌建设缺乏整合规划的表现。我国有形产品优秀品牌的塑造和与成功运作的案例很多,但优秀的服务品牌却不多,这与服务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研究、规划不够是分不开的。
(3)品牌经营重点不明。很多旅行社像经营有形产品的企业一样,对其提供的服务设计品牌,甚至进行商标注册申请,结果是既不能杜绝“剽窃”行为,又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官司,徒劳人力物力。因为旅行社提供给旅游者的是无形的服务,其产品组合涉及大量公用物品。一条线路、一项节事活动很难通过产品品牌注册获得垄断经营,其他旅行社完全可以相似的名称合法经营同样的线路和节事活动。但内容相同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得到的服务和旅游后的体验不同,原因在于企业素质不同。因此对无形的服务来说,企业品牌则是首要的。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旅行社的品牌及其口碑。因为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服务品质的保证。因此旅行社品牌经营的重点应是企业品牌,着力打造企业品牌而非产品品牌。
(4)品牌集中度低,品牌扩张后品牌管理跟不上。由于地方和部门的保护。我国旅行社业内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旅行社规模扩张的手段如特许经营、设立非法人分社、资产并购等在我国要么处在探索阶段,要么受到政策的限制,要么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国内许多行政主管部门为了保护当地旅游企业,总是拒绝外地大型旅行社的进入。因此一些有影响的旅行社品牌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旅游业也发达的长江三角经济区、京津唐环渤海经济区、珠江三角经济区。
2、对深化我国旅行社品牌经营的思考
(2)就微观层次而言,旅行社只有本着发展品质重于利润,发展品质重于规模的经营心态才能创造优秀品牌。在旅游者心目中,优秀品牌就代表优质,为此他们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对于生产者来说,优秀品牌有助于他们区分不同的产品,有助于他们进行产品介绍和促销,有助于他们培育回头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顾客的忠诚。因此,优秀品牌是那些真正的优质产品的生产者向旅游者发出的信号。但优秀品牌是依靠长期稳定的质量建立起来的。旅行社在创造优秀品牌的过程中,除了要克服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外,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经营心态,把品质追求放在第一位,才不至于追求短期效应,而专注于品牌建设和企业的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