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练习一
(2011-11-25 09:53:16)
标签:
促织译文 |
分类: 文言阅读 |
《促织》练习一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猾黠(xiá) 竦立(sǒng) 不啻(chì)
B.惭怍(zuò) 跬步(kuǐ)
C.审谛(dì)
D.科敛(liǎn) 翕辟(xī) 邑庠(yàng) 荫庇(yīn)
参考答案:
2.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操童子业(从事……行业)
B.久不售(卖)
C.蹑迹披求(拨开)
D.抚军亦厚赉成(赏赐)
参考答案:C(A.疏,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在这句中作动词用,释为“分条陈述”,B.售,考取的意思,集,止的意思,D中“造”,解释为“到”)
3.“靡”字用法、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C.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参考答案:A
4.与“会征促织”的“会”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会不相从许
参考答案: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
A.仙及鸡犬B.自名“蟹壳青”
C.辄倾数家之产D.儿涕而去
参考答案:C(为使动用法,使…倾尽/竭尽;其余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成仙;B命名;D流着泪。)
6.下列加点字均为活用词,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④旬余,杖至百
⑦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A.①②③⑧/④⑨/⑤/⑥/⑦
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
参考答案:A(提示:①②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④⑨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意动,⑥形容词使动,⑦形容词动用)
7.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B.夫妻向隅
C.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D.虫跃去尺有咫
参考答案:C(C应为“并列的”的意思。)
8. 选出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句子(
A.两股间脓血流离
B.填塞门户
C.成不敢敛户口
D.儿涕而去
参考答案:B(A项“股”为大腿;C项“户口”为百姓;D项“涕”为流泪。)
9.选出与“问者爇香于鼎”一句同属于一类句式的一项
A.掭以尖草
C.村中少年好事者
参考答案:A(A与例句都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B项为省略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0.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充不正确的是()
A.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促织)进(之),(上官)试使(促织)斗而才,因责(华阴令)常供(促织)。
B.令(之)以(之)责之里正。
C.会征促织,成不敢敛(于)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D.(成)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参考答案:(B项的省略应为“令以(之)责之(于)里正。)
二、填空题(20分)
11.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①强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B.少年固强之
C.蚓无爪牙着利,筋骨之强
D.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②发
A.窥父不在,窃发盆
B.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
C.留恋处,兰舟催发
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③意
A.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B.惴惴恐不当意
C.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④上
A.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
B.临视,则虫集冠上
C.上于盆而养之
D.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⑤以
A.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B.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
C.成以其小,劣之
D.思使之斗以觇之
三、翻译下面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0分)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1.
译文:
参考译文: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2.
译文:
参考译文: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3.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
参考译文: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四、课外语段阅读(2011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20分)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止客宿,翼旦,客别。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又三十余事,治中深敬之。(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至庭前 徐:缓慢 B.安可厕诸君子间 厕:置身
C.惠之谷 惠:赠送 D.刺船而去 刺:乘坐
答案:D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一见而不能 吾尝终日而思矣
B.先生岂其人邪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 君何以知燕王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
答案:D 解析:A.表转折,却/表修饰;B.那,那个/一定,表祈使语气;C.哪里/什么;D.拿。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B.吕徽之听人作雪诗苦吟不出时笑出声来,众人见他衣着寒酸就嘲笑侮辱他。
C.吕徽之以耕种打鱼为生,茅屋草舍,怡然自处.虽然清贫其妻却有御寒办法。
D.吕徽之虽然隐居山野,但因其品质高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受到大家敬重。
答案:B
16.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⑴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5分)
译文:
参考译文: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 )人不理睬他。
解析:采分点是,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⑵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译文:
参考译文:陈治中骑着跛驴,当时还是平民,看到吕先生风采神韵高洁简淡,就问道:“莫不是吕先生吧?”
解析:采分点是,策,鞭打,骑着;蹇,跛,行走困难;布衣,代指平民百姓;“得非……乎?”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莫不是……吧?”
五、课外语段阅读(2011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20分)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7.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B.请者必当其人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当应为相等,相当之意。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当”,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8.下面加点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
B.官于是者,其文优
C.其于是书也有功
D.今则有两序矣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副词,/连词,尚且;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19.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①②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参考答案】D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译文: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
译文:
(3)皆汲汲于名,而唯恐人之不知吾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你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试题分析】(1)审、让;(2)足下;(3)汲汲、不知我【易错提醒】倒装句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