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龋是婴幼儿乳牙的急性龋病,因与不当的喂养方式有关,因而又称奶瓶龋。
乳牙钙化差,牙质软,因而对龋病的抵抗力较低。婴幼儿在吸吮乳汁时,多个牙齿同时浸泡在乳汁中,在宝宝获得营养的同时,定植在乳牙的表面上的细菌也获得了生长、繁殖、和代谢产酸所需要的糖份。龋齿的发生一方面与食物,饮品中糖的含量有关,一方面与这些糖跟牙齿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喂奶不定时,无限制延长喂奶时间,有些妈妈为了哄宝宝睡觉,甚至让宝宝含着奶嘴睡觉,还在奶瓶里放一些含糖较高的甜饮料,这些不当的喂养方法都使得奶瓶龋易于发生。
如何预防奶瓶龋呢?
1、讲究喂养方法方法 乳代品不要含糖太高,宝宝应坐位或半躺,不能躺着喂奶。
2、喂奶次数减少 尽量降低喂奶频率,同样多的奶品或饮料,分多次喂,乳汁接触牙齿时间更长。
3、每次喂奶时间不可过长 奶瓶开孔太小,会导致每次喂奶时间延长,牙齿浸泡在乳汁中的时间延长。
4、喂完奶后要喂一点清水。喂完奶后喂一点清水,可以将宝宝口腔中的残留奶汁等冲洗干净,避免奶汁等与牙齿长时间接触。
5、喂完奶后用干净的温水纱布或棉签轻轻擦拭口腔,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
6、避免临睡觉前喂奶。临睡前喂奶,喂完奶后即让宝宝入睡,奶汁等滞留在口腔中长时间与牙齿接触,致龋性更强。
7、婴幼儿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着盛有奶汁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作为安慰剂,尤其在睡觉时。
8、有牙齿后即开始刷牙。只要有牙齿就应该刷牙,控制牙齿上的菌斑。
9、使用牙线。对于牙刷不能触及的牙齿邻面,用牙线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10、尽早改用汤匙喂养用奶瓶喂养,奶瓶中的饮品与牙齿的接触时间远较用汤匙和杯子喂养长,一般的宝宝在一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学习用杯子喝水,这时应尽量改用汤匙和杯子喂养。
11、定期检查,做到龋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龋齿发展到很严重时才就诊,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