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腔治疗中的弃与保

(2011-03-12 14:19:56)
标签:

健康

分类: 口腔知识

    从一开始学习牙医,老师一直交给我们的一个原则,就是在口腔治疗、修复的过程中要尽量保存患者的口腔组织,这个原则我一直牢记在心,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一味地保留所有组织,有些情况下为了保存更重要的组织,而必须舍弃一些组织,这就是口腔治疗中的弃保。

     1、弃牙髓保牙齿。牙髓对于牙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织,牙髓中有血管和神经,牙髓中的血管可以为牙齿提供营养,没有牙髓的牙齿由于营养缺乏,就会变脆,需要做一个人工牙冠来保护。牙髓中的神经可以让人有一个保护性的疼痛反应,比如说,牙齿坏到牙本质暴露后就会疼痛,就能让人知道牙齿坏了,就可以去治疗,而没有牙神经的牙齿,可能烂到牙根了也不会疼痛,等到发现问题时就晚了。牙髓虽然重要,但是,由于牙髓的血液循环是通过牙根根尖上的一个小孔进行的,这种循环决定了它的血液供应不是很好,一旦牙髓暴露或感染,就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性,这时候,为了保存牙齿就必须要杀髓,否则,一是可能会发生牙髓炎疼痛,二是感染扩散到牙根下面,有可能牙齿没法保留。

    2、弃牙冠保牙根。有些情况下,无法保留一个完整的牙齿,就只能保留一个牙根,比如牙冠破坏过大,保留牙根治疗后在牙根中打桩,再在桩上做一个人工牙冠,这种情况下保牙根自不必说。还有一种牙齿完整的情况也需要弃牙冠保牙根。比如,口腔中剩了没几颗牙,这几颗牙牙根暴露也比较多了,但还没有到要拔的份上,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剩下的几颗牙挂钩子来镶牙,也可以把剩下的几颗牙杀神经,去掉牙冠留下牙根,镶假牙覆盖在牙根上,在牙根内做一个按扣或放一个磁铁,用来固定假牙。比较来看,后一种方法更利于牙齿的保留。前一种方法看似把整个牙齿都留下了,但是,由于牙根暴露,牙齿露在外面的多了,牙齿受力时力臂变长了,牙齿很快就容易松动脱落。这就好比树根暴露后,遭风一吹树就倒了,如果平地将树锯断,树根就不容易被拔起了。后一种方法保留牙根时间长,假牙能依靠这些牙根上的装置稳定地发挥功能,牙根的存在也有利于保存牙槽骨,否则,拔牙后牙床子萎缩得会比较厉害。

    3、弃牙齿保牙槽骨。有些情况下,为了保存牙槽骨,需要主动放弃牙齿。比如,无治疗希望的牙周病的牙齿。有患者就觉得一个好好的牙齿拔了可惜,希望等它自己掉,自己掉就意味着牙槽骨重度的萎缩,要不是牙槽骨重度萎缩,它自己怎么可能掉呢。患有牙周炎,又没有办法控制,牙槽骨的萎缩会因为炎症的存在而加速,这个速度比拔牙后的废用性萎缩要快的多。牙槽骨丰满与否对后期修复牙齿至关重要,不管是用哪种方式修复,当然对种植牙尤其重要,想想就能明白,要种树当然先要有土啊,是不是。所以,为了保存牙槽骨,有些没法治愈的牙周炎患牙,还有根尖囊肿特别大的患牙等等,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早拔除。

    4、弃智齿保第二磨牙。智齿阻生会造成前面的第二磨牙的龋坏,会造成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吸收(智齿与第二磨牙之间的牙槽骨),甚至更大范围的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此外,智齿阻生还会经常引发智齿冠周炎。一个阻生的智齿终生都不可能长出来,也不能和相对的牙齿形成咬合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功能,而第二恒磨牙是有很强的功能的。第二磨牙如果受到破坏而不幸要拔除的话,修复比较麻烦,除了种植修复,很难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一颗是没有功能的智齿,一颗是有很强的功能的第二恒磨牙,前者对后者不利,那就应该在发现智齿阻生后果断拔除,否则,第二磨牙如果被破坏后再拔就晚了。(参看下图)

口腔治疗中的弃与保

智齿阻生造成前面第二磨牙破坏示意图


口腔治疗中的弃与保
智齿阻生造成第二磨牙破坏X片

  5、弃乳牙保恒牙。乳牙对于儿童的咀嚼、发音、美观以及恒牙的萌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乳牙的病变影响到或可能要影响到恒牙的发育,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主动弃乳牙保恒牙,毕竟乳牙在人的一生中服务寿命要比恒牙短很多。

    总之,牙齿治疗中会有弃车保帅的情况,至于怎么弃怎么保需要专业知识,不要一味地说我自己身体上的东西不能随便舍弃。当然也不能说只要牙齿一疼了就拔掉,一了百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判断。

版权声明:本文系  北京诚和口腔余博士  原创,欢迎转载,但需经本人同意或书面授权,并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邮箱:chkqayue@sina.com),诚和口腔免费咨询电话:010-84216429,010-510262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