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吃糖多了容易蛀牙?

(2009-10-31 21:53:40)
标签:

蛀牙

龋齿

变形链球菌

蔗糖

健康

分类: 口腔知识

蛀牙的学名叫龋齿。关于龋齿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4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龋齿的记载。但是,龋齿受到重视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因为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患龋率急剧上升,一度超过了人口的90%。用现在的知识来分析龋齿在当时的流行,我们认为是因为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工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了改变:食物越来越精细,摄糖越来越多。

 

那么为什么糖的摄入量越多龋齿的患病率就越高呢?这要从龋齿的发病说起。牙齿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是牙冠,牙冠的最表层是牙釉质。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它就象给牙齿穿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对牙齿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但是,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再坚硬的物质也会有克星。这令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孟获的三万藤甲兵穿着藤甲,刀枪不入,但最后被诸葛亮一把火给烧掉了。牙齿也一样,虽然表面的牙釉质坚硬无比,但却有东西可以让它崩解,那就是酸,强酸。因为牙釉质中的矿物质含量极高,达96%,矿物质在强酸的作用下当然就崩解了。那么强酸是怎么产生的呢?细菌!(不是虫子哦!)。最主要的是变形链球菌,这种细菌既能产酸,又能在酸性的环境下长期地生存,所以,它是非常强的致龋菌。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变形链球菌要产酸当然需要加工原料,这个原料就是糖。为什么吃糖越多越容易患蛀牙,道理就在这里。在所有的糖中,产酸作用最强的依次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在牙菌斑中以糖为原料产酸,牙菌斑有一个屏蔽的作用,它让细菌产生的酸不被唾液冲走,这样就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局部的强酸区,牙釉质就在强酸的作用下崩解了,这样就形成了龋齿。

 

咱们知道了糖和龋齿的关系,是不是要象宣传戒烟一样宣传戒糖呢?当然不是。首先,人们无法抵御甜食的诱惑,其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完全不吃糖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第一建议不要过度吃糖,因为过度吃糖不仅患龋的机会增大,肥胖等疾病的发生率也会升高。第二,我们要讲究吃糖的方式,尽量减少糖在口中的停留时间。比如说,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让他、她含着糖入睡,吃完糖赶紧刷牙漱口,尤其在吃了粘稠度很高的糖的时候,还可以先吃含糖多的食物,再吃含糖少的食物,这样可以减少含糖多的食物在口腔中滞留。凡此种种,只要我们注意吃糖的方式,注意吃糖后的口腔保健护理,有节制地吃糖,龋齿的患病率也能控制在一个低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系  北京诚和口腔余博士  原创,欢迎转载,但需经本人同意或书面授权,并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邮箱:chkqayue@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