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事业的前途——续
(2009-05-15 15:28:22)
标签:
经济有机农业和谐理念ngo支持体系文化 |
分类: 【阳光菓子】每日一贴 |
接着上午的,上午说了一半有机事业,说的有些激动,但是快到中午吃饭了,所以拖到了下午,go
具体从有机农业运动来说,在国内推广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旧观念牢固,改变力不从心。
原因:宏观环境制约,民间力量薄弱。
本质:发展中国家在西方中心体系下追求现代化的被迫性和盲目性,以及民间探索新目标、新路径依然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对策:要理解虽然西式现代化的目标对于多数国人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梦想,但处于尖锐地缘斗争环境中的国家是不可能放弃其现代化目标的(当然实现方式是可以调整的但目前仍然是“西式四化”)。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下只能先依靠来自民间的自发努力,去主动地反思现代化弊端并教育大众,在探索试验中不断革新生产生活方式,并通过民间积极力量的横向联合协作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上下的良性互动从而逐步推广深化(尤其是要将有机农业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环境保护改良生态以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但要大力破除有机农业会有较大减产的错误认识)。而目前国内的积极力量仍然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处于学习和模仿西方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所以目前的现状就是非常弱小、零散、影响力有限。生产生活方式及与之相呼应的思想观念是具有十分强大的惯性力量和群体性效应的,如果单靠弱小、零散的个人和组织是很难有效改变的。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运动得到发展也是得益于其经历过启蒙运动后公民社会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持续的斗争获取了一些民主自治权利从而获得第三部门(NGO/NPO)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第三部门(NGO/NPO)在动员和整合各种积极力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促进联合协作整体推进,推动广泛参与、民主监督上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这些对于国内来说是不具备的,这也是问题的关键之一,对策只能是进行横向的联合协作,通过一个有效的整合,集中力量整体推动。一切民间的积极行动都可以被归入追求人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自觉努力,这种整体和谐理念不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也和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是一致的。只是民间的积极力量能够摆脱体制的束缚进行自觉、灵活、多元化的探索实验从而成为构建新生产生活方式的实验者、先行者、推动者。未来的人类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索过程以逐渐构筑新的人类文明(个人意识创新—组织宗旨创新—社区生活创新—国家治理创新—全球秩序创新—人类文明升级)。但目前国际国内的民间积极力量仍然缺乏这种整体和谐理念的理解认识,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个有机整体的认识角度(这也是西方机械世界观和局部分析思维模式的惯性作用),同时在实践路径上也没有放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上,这反映出来的就是各做各的缺乏联合协作,只治标不治本,只想改变世界不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不良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乐和(LOWH)方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形成的。
二.
对产品品质缺乏信任。
原因:缺乏有效适合本土情况的互信机制。
本质:在主流社会秩序中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缺乏信任基础,而解决办法不能照办西方的认证机制,国内缺乏相应制度和文化环境。
对策:
1.用组织信用弥补:将个人和个体组织整合到较大规模的组织中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立起诚信机制,而且组织本身是非赢利性非政府组织的(NGO/NPO/社会企业/农协).个体也可以直接采用非赢利性非政府组织的(NGO/NPO/社会企业)定位.此外个人和组织的信用也可以建立在对于发展生态型农业的执著追求和不屑努力,对于生态型农业背后的自然和谐理念有深刻把握与体现,为有机农业和其他环保和慈善运动作出过贡献等等;
2.采取第三方监管合作机制且第三方为民众信赖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第三方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标准和规范并予公开(在技术上可以采用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等不同技术),督查和支持并重克服过去重认证轻监管和缺乏有效支持的问题(最好是建立全国-地方两极的创业前咨询与培训支持体系/店铺与基地建设支持体系/生产技术支持体系/营销支持体系);
3.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经常性交流建立牢固的友谊与信任关系,或者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直接建立新型消费合作模式(比如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让其主动参与生产与销售过程从而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任缺失;
4.建立组织和个人诚信档案。
三.
价格过高。
原因:1.认证成本高,2.生产成本相对较高,3.运输与销售成本相对较高,4.中间流通环节多。
本质:价格高低是相比较的,目前市场上一般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是由于1.它逃避了其生产方式损害生态环境的成本,2.内在品质本身的低劣.反之也是生态型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
对策:
一方面降低各项成本1.用前述建立信任关系的方式取代费用高昂的认证;2.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投入与革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和品质;3.通过产销本地化降低运输成本;4.通过直销(CSA模式)或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比如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或者说从菜地到餐桌的一体化降低成本;5.争取有机转换期政府补贴或者消费者支持。
另一方面宣传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1.通过宣传教育最好是亲身体验的方式使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理解生态型农业及产品的环保意义以及内在优良品质,相对应地理解一般农业与农产品对于生态环境、自身健康的损害;2.通过宣传教育最好是现场观摩的方式让消费者与潜在消费者理解生态型农产品高成本的原因以及一般农业低成本缘故;3.
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或者说以生态型农业为基础进行内容开发为客户提供身心健康和谐、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全方位满足,比如以观光休闲生态农庄形式提供餐饮、娱乐、学习、度假、疗养等一条龙服务,比如对孕妇、孩子、有较强健康意识的亚健康群体和医疗职业群体提供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有机条理服务和产品销售;比如集华德福教育、养老为一体的生态农庄)。
四.风险大(自然灾害-价格大幅度波动-销售渠道突变)
原因:由于农业具有受人为控制程度较低和易损害易的特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加上生态环境的破坏、极端气候和其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增高使风险更加大。而在销售环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可预测因素多所以价格与销售渠道都具有潜在风险性。
对策:减少风险因素,增加防范措施,加大技术研究和支持,建立新型消费合作模式(比如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包括对地理位置的科学选择,气象与市场信息及时全面获取,采取多样化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标准、规范并切实执行,加强科研合作与技术支持,建立多元而稳定的客源等等。
*核心就是提出有机农业运动的大背景以及国内有机农业运动的发展不能照办西方的模式(这对于国内有机农业运动总体和长远来说是走不通的),要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但也不完全排斥西方的模式.
为了提高对国情的认识,建议耐心看看如下一些国内三农问题的学者文章以及国内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介绍等(包括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此外建议了解一下"社会企业"这一新的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