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大症状帮你测:高尔夫有多“毒”

(2010-05-18 15:22:39)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际高尔夫》杂志

不少人说,高尔夫是“绿色海洛因”,这种夸张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高尔夫如同毒品一样,很容易令人上瘾,甚至“中毒”。不知道作为高尔夫球迷的你是否也存在各种毒发症状,小编在此总结归纳了十大症状,各位球友可以依此测评,看看高尔夫到底有多“毒”。

 

  大名鼎鼎的美国前NBA巨星乔丹,最多一年共打过380轮高尔夫。他在退出篮坛后,几乎每天都要打高尔夫。美国当地媒体透露,这位亿万富翁拥有十几家球会的会籍和几十套球杆,他潜心修炼来提高球技。常常从早打到晚,中间吃一顿饭,喝一两罐啤酒,抽一两支雪茄。据说在球场上,只要赢球挣到5美元,他也开心得要死。  

“男人顽皮,所以要打高尔夫”。一年打多少场球,算是“中毒”?这体现一个男人对高尔夫的痴迷程度。在生活中小编曾经耳闻几位球友“毒发”的症状。下面是其中一个特殊的例子。

五一劳动节,球友刘先生被妻子硬拉去丈母娘家过节,使得约好的假期“高球大餐”泡汤了。开始两天刘先生还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家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然而,一到第三天,刘先生便开始周身不舒服,先是偷偷地上网查找当地球场,接着是打听具体方位,然后是做夫人的工作,让她提出来要打球。一切都搞定之后,当晚又是反复叮嘱,又是调闹钟,因为好些日子没摸杆了,兴奋得几乎失眠。第二天一大早,刘先生拉起睡梦中的妻子就出发,七里八拐地绕到高尔夫会所后,却被告知球场未建好。绿地里种了不少枣树,虽然有一个小山包,但球道无影无踪。望着这片宽阔的场地,刘先生恨不得把全场的枣子都打下来,一个一个地啃,以解心头之气。忿忿然的刘先生在草地上走来走去,仍不舍离去,突然心里生乐,从车上取出7号铁杆,拿了两个球,跑到绿地里,挥起了杆。从这头把两个球开到那头,然后走过去,又从那头打到这头。不一会儿,不少来此打枣的人围过来,指指点点的,还隐约听到了这样的话:“这人都是干啥啊,八成疯了。”

看完这位球友的“魔症”,不知道读者们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呢?对于任何事物,痴迷得过了头往往就失去了喜欢的初衷,所以“中毒”太深的球友应该反思反思。以下十大症状,您占有几条?

  症状一:杞人忧天

  瘾君子是最关心气象预报的一群人,一看周末晴天就兴奋异常,两眼放光,并开始到处约人下场;如果天气不好就会心情郁闷,脑袋空白一片不知如何打发周末时间。

  症状二:魂不守舍

  瘾君子上班时间,最好下午不要安排会议等工作;如果下午2点钟室外艳阳高照,气候宜人,这个时候症状发作明显,眼睛开始走神,脑袋失灵,无论什么事情都调动不了你的注意。

  症状三:形影不离

  出去旅游或者开会,人家大包小包是行李,唯独瘾君子背着全套行头特别另类。甚至全世界背着铁棍到处跑,球包上全是标签。

  症状四:欲练神功

  你会发现瘾君子从来没有像打球那样善于自我批评和否定。经常否定自己打球姿势或者方法。当然也变得特别谦虚,到处请教。

  症状五:众叛亲离

  开始的时候不知高低的老婆或女朋友以为,瘾君子玩高尔夫就像他以前的玩过的所有运动一样,不过三分钟热情,可是时间推移,他们的热情不但没有减退,反而越来越深,所以有很多瘾君子的老婆干脆叫自己“高尔夫寡妇”表示绝望。

  症状六:自得其乐

  为了看球卫星天线有线什么都装,每周一晚上的CCTV5是雷打不动的节目,家人就怎么也搞不懂:这么多人在走路有什么好看的?

  症状七:同病相怜

  瘾君子的朋友大多都是一起打球的球友,但是球友也分很多类,下场赌的跟下场赌的容易做朋友,不赌的和不赌的容易做朋友;打快的和打快的容易做朋友,打慢的和打慢的容易做朋友,总之是同病相怜,物以类聚。

  症状八:一掷千金

  打球贵、会籍贵也就算了。瘾君子还喜欢收集球杆;打不好球的最好和最烂的理由是什么?球杆不好啊。所以瘾君子的口头语就也包括:“换杆了吗?”

  症状九:爱屋及乌

  但凡瘾君子喜欢打球的同时也开始喜欢跟高尔夫球有关的东西,比如衣服穿得更休闲,车上都有高尔夫球的配件,如香水座,平常喜欢戴墨镜棒球帽,更恨不得把自己前院后园的草地给折腾成果岭。

  症状十:用心良苦

由于瘾君子上瘾严重,基本上是比较招家里人反对,因为瘾头太大没有时间顾及家人,所以瘾君子基本上都处心积虑地安排家人认识其他瘾君子家人,或者力请家人参加一些球会PARTY,然后就会跟家人说“都是朋友邀请去打球,不好意思啊”等等理由。

 

TIPS

喜欢高球运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本没有错。但是如乔丹和球友刘先生般过分沉迷于打高尔夫,未免太过疯狂;如此不但身心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更影响到家庭生活的氛围,最终得不偿失。

正所谓凡事须有度,做任何事都应适可而止,切勿无限制地放纵自流。高尔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所带来的快乐和美好传递,而不应该让其变异为祸害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