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事儿变好事儿
(2023-08-18 14:17:56)分类: 我的小日子 |
有时候工作上遇到上火的事情,真心觉得还是体力劳动比较好。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托马斯不再能当医生,去擦玻璃。
书里是这样写的:做的是自己完全不在乎的事,真美。从事的不是内心的“非如此不可”逼着去做的职业,一下班,就可把工作丢在脑后,托马斯终于体会到了这些人的幸福(而从前他总是对他们心存怜悯)。在这之前,他还从来没有享受到不在乎带来的快乐。以往每当手术没有如他所愿,出了问题,他就会绝望,会睡不着觉,甚至对女人都提不起兴致。职业的“非如此不可”就你吸血鬼一样吸他的血。
有时候,对托马斯的心情真的是感同身受,宁愿自己的工作是个简单的体力劳动,放下手里的活计就真的是彻底的放松。而不是半夜里想起工作里的某件细节,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有时候还会做噩梦,忘记了开庭的日子,接到法官问为什么没出庭时人在其他城市。
本来是个极散漫的人,自己的事情都是大而化之。可是因为从事了这份工作,就再没有小事,因为承担后果的人是客户,反倒更要加倍的小心。
前天接到客户的电话。
15年客户投资到深圳一家公司1000万元,代理起诉过程中法院发现那家公司及实控人已经涉嫌集资诈骗刑事案,因此驳回了起诉,等着刑事案处理完后依法退赔。
因受害人过多,法院不能挨个通知,只是下了一次公告。这几年一直跟踪,了解到一审判了,又上诉到省高院,二审判了,但案卷还未退回中院。只能打电话联系,但法院的电话不好打,办安人员也联系不上。只知道退赔案还未立上。
接到客户电话一看联系记录,最后一次联系还是21年,疫情三年,人对时间的感知都变了,一晃就是二、三年,好像时间流过但未留痕。客户电话里稍带着问了一句:我的投资确定在退赔名单里吧?
这句话,瞬间像根毒针,刺向我的小心脏。如果能够看到,应该可以看到我的那颗小心脏肯定地缩紧了。
马上在大脑里开启搜索马达。我们没有看一、二审的刑事判决书,网上也未公示。我们当时没有去报案,公安肯定未统计过我们,现在刑事案件终结再报案肯定已经晚上。客户是否在退赔名单上,事隔6年后,就成了一个不确定的问题。还有就是,又过了二年,难道已经退赔程序终了,客户被落下了?
第二天到单位,查当年的卷宗,卷宗被小助理21年借出来未归还。询问小助理,她更懵,这两年律所搬家,她清清楚楚地记着她的柜里没有已装订的卷宗,幸好在我的文件柜里找到。
当年的裁定书上明确地写明了,客户投资的1000万元被检察机关指控为犯罪事实。但仍不放心,想找刑事团队的律师确定一下。他们一个也不在。又捱了一天。
今天找到刑事合伙人看材料,他很确定这样的表述应该可以确认,但因未见过判决书,法院也存在乌龙的可能性。上午,通过朋友联系到深圳的一位刑事大咖,付费落实这几个不确定的情况。终于确定,1、客户的名字在退赔的名单里;2、退赔案件已于去年底正式立案;3、案号和主办法官的信息。
有时候为了案子上火着急时,就不是钱的事儿了,自己掏钱能解决问题也安心。
确定了这些信息,终于可以很肯定地反馈给客户。因客户长年不在国内,所以全权委托代理退赔执行程序,签订了专项代理合同。
坏事儿变成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