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月书单

(2023-03-27 11:57:51)
分类: 读书、看剧
1、李沧东的《烧纸》《鹿川有许多粪》
想起陈映真的书,读起来有相同的感觉。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宝拉,那个雨夜能够脱身已经是奇迹。从追求信仰的那些人的家人的角度、还有信仰破灭的人的角度来写,真的格外的悲摧。
2、故园风雨前的《巷里林泉》《幸得诸君慰平生》
诸君就是各种使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写得太好了,好几次都笑出声来了。这种对细节的描述,充满了热气腾腾的热情,没有那么文艺,又很细腻。能够get到作者的许多点,因为在成都长大,也因为父辈人生的波折,她的人生好有趣。
3、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要活得够久,才能看到所有人的结局,也才能坦诚地面对过去。跟我喜欢的很多人一样,他们因为活得轻松,觉得好玩,才会对年轻时的那些小事如数家珍。一生中最快乐的还是婚前的日子,虽然也是有战争中的颠沛。她的婚姻没有姐姐和哥哥那么笃定、可心。也是因为从小不够受重视,性格有一点弱。百年后回头望去,还是二十岁前小时候的那些事最值得怀念。以后的日子,想见的一场鸡毛,不提也罢。那些照片真好看,其实他比哥哥姐姐都好看。想到同时代的秋园,可是一张照片也没有。
4、谈波的《捉住那只发情的猫》
写的最潦草的就是书名的那一篇了。
5、韩松落的《春山夜行》
前一阵刚读完《我父亲的奇想之屋》。太有想象力了,又觉得意犹未尽。这本《春山夜行》,确实如作者所说,他要写的那种情绪,我感觉到了。故事只是为了表达情结的载体,确实没有那么重要。还是情绪、感觉更长久也更打动人。我给先生讲《天使之声》,他听得直咂舌。我说我讲的只是个故事,书里四两拨千斤表达的东西我讲不出来呢。《农场故事》里可以看到作者从小就有的细腻、敏感,那些美好,再想起原来是个劳改农场,就更让人感叹。读到这些文字,也会让人想起早似已忘掉的童年的那些事情。
可能看出越后面写的越好,写得淡,点到为止,但后劲大,让人忍不住自己去脑补去想。觉得短篇更好看,因为留白多。羡慕作者可以一分钟入睡。
6、黄晓丹的《诗人十四个》
读得赏心悦目。生活在江南,以古典文学为业,也是一种特别值得的人生。
7、刘震云的《一日三秋》
真是啰嗦絮叨。
8、朱刚的《苏轼十讲》
能更深地了解苏轼的那些诗词。贬谪海岛三年不死,却死在回归的路上。但也是幸福,没有见到自己的文章被禁,名字被刻在耻辱碑上。
9、黎紫书的《流俗地》
真的是一长卷浮世绘,一笔一笔勾勒描绘出来,有阅读的愉悦,一口气读完。看作者的后记,确是她若不写,无人能写。
10、何大草的《春山》
写得太一般了,这种想象的东西没有营养。
11、班宇的《逍遥游》
作为一个东北人,能够体会到文字底下隐藏的味道。
12、林耀华的《金翼》
只要没有土匪、没有内战、没有入侵,再辛苦也不算辛苦。可惜一切都不断地化为乌有。只写到1941年,以后的日子更难。
13、乔治 马丁的《热夜之梦》
借着吸血鬼的故事,写了作者对大河上蒸汽机时代的热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波折
后一篇:1-3月观影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