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书单、影单
(2022-09-09 10:30:23)分类: 读书、看剧 |
八月,去了一次四川。下班后,全然当个闲人,除了海边走路,就是看书、看剧。
读了七本书。
1、比尔·波特的《江南之旅》:1991年的江南,是现在已经不在了的江南。
虽然是流水账,但因为他去的那些故居,墓地,好多都是第一次听说,也很有意思。还有他那些只有外国人在当年的中国大地上旅行才会有的经历,更有意思。
2、丰子恺的《万般滋味,都是生活》:最喜欢的还是与小孩子有关的文章,与之前读过的那本有很多文章重合,那就重读了一遍,还是能愉快地读下去。
3、杨本芬老人的《我本芬芳》:作者作为女儿看自己的父亲,就宽容很多,虽然作为秋园的丈夫也一样不靠谱。而她与丈夫60年的婚姻,虽固若金汤,但是两个人都没能获得幸福。最后那个尾声,寥寥数笔,真让人难过。
4、《浮木》:还是那些有着大时代印记的记录最有力量,后期在城市里的私人记录就太平淡了。
5、沈小华的《《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一位博友,多年追着看她的文字,不是一般的好呀。后来发现了她的书,都买回来细细读。一本关于读书和观影还有旅行的小书,读过后那些之前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又想重读、重看一遍了。
6、张北海的《侠隐》:纪念一个人的方式之一,就是读他的作品,或者重读他的作品。
故事很简单,但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那座城、遇到的那个女人,真是好看。可惜都没有了,只在一个思乡老人的文字里才有。再看电影,没有原来的淡淡的味道,多了姜文自己的嗨。
7、《一瓢纽约》:这个年龄的人写旧事,就都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了。也喜欢他的工作,
如果可以走遍全世界的话。读了这本书,纽约再去的话,可以有更好的感觉吧。去苏格兰时也参观过威士忌厂,都是瞎看了。原来挥发掉的那部分叫做“天使的份额”。这篇文章写的很巧妙,从一部电影名称,写到苏格兰,写到威士忌,一段回忆。
看了好多电影
《智齿》:太黑暗血腥了,幸好是黑白片。
《真相至上》:确实比较纠结,看站在哪一方。
《神迹》:其实这两个人的相遇就是最大的神迹。
《隐藏人物》:
黑人、女人,双重歧视。
《分手的决心》:汤唯还是那么好看,而且她演才让故事有了合理性。
《流浪猫鲍勃》:
像忠犬八公那样的狗,和鲍勃这样的猫,都是性格特别的动物吧。
《囚徒》:这个男人,怎么说呢,对家人的保护和责任感,对女儿的不放弃,但又紧绷、易怒、自负。
《天才少女》:认出小姑娘的外婆,在《托斯卡那艳阳下》《about time》里都出现过。
《少数派报告》:法律人的思维下,一开始就觉得这个理论有bug。
《黑色闪电》:33年奥运会,形式上可能也是超完美吧。
《about
time》:重看了一遍!喜欢那个狼狈不堪的婚礼,就是这几天讲的松驰感吧。
《我,机器人!》:
20年前的片子,重看一遍还是一样好看。
《时光尽头的恋人》:
女主角真是风情万种呀!整部片子的光影色彩赏心悦目。
《邪不压正》:重读了《侠隐》,又重看电影,有种过口瘾的嗨,有点像话剧,就是不像电影,每个人都话太多了,没有了小说里老北平的悠哉和自在,哪怕是黑云压境呢。
《断·桥》:电影院里几乎找不到能看的电影。马思纯的表演真是程式化呀。
《瀑布》:大厦崩塌,就在一瞬,而且还有向下坠落的加速度。台剧有的拍得真不错,演得也好。
《十三条命》:看了电影,又想看那部纪录片,一直未找到。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没有歇斯底里真是难得。
《那山那人那狗》:
在都江堰赵公山的民宿里用投影重看。真美呀,那时的乡村,每一幅都是画,虽然很苦。父子之间的情感,无声的镜头让人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