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娟:妈妈、外婆、老外婆

(2019-09-05 20:05:1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看剧

《遥远的向日葵地》里主要是写妈妈,也写到了外婆,那个被迫远离故土到新疆又跟着她们到野外向日葵地里生活的九十多岁的没有牙的外婆。《走夜路 请放声歌唱》里那一篇《上学坡》里写得最多的是外婆,这篇文章把我看哭了,心疼那一老一小。
那一年,李娟七岁外婆七十五岁,外婆的养母老外婆一百多岁,他们三个生活在一起,是多非正常的组合。
十七年后,外婆九十二岁李娟二十四岁,外婆问李娟,是否记得当年她说过的一句话,李娟说过那句话后,外婆天天到小学坡下堰塘边的小亭子里等她放学。那是句什么话呢?,她”曾恶毒地,以小孩子的嘴,故作天真地说出“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呢?

由着这句话,李娟平淡地写起她在上学坡读书的日子。那样清淡的笔调,看得让人心酸落泪了。日子虽然过得苦,却仍然有爱,虽然妈妈的爱来得不靠谱、外婆的爱来得较沉重。
妈妈因为不忍心早晨叫她起床,她就上学总迟到,被罚站,妈妈又因为看到她被孤零零地站在教室里被罚站,而与老师大吵一架把她领回家。这样的爱虽有点儿不靠谱却也是人生的滋养,这一点在她与妈妈的故事里处处可见,即使不正确的爱也是让小孩子能够确认的爱。
外婆每天放学时都在小亭子里等她,风雨无阻从不改变,她与别人一看就知道不一样,因为她是拾破烂的,衣着破旧,但“笑容坦然而喜悦”。她一手握着一个空酒瓶,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白面锅盔,骄傲地高高晃动。这样的爱来得让人难过,也是能够确认的。
这些能够确认的爱,让李娟的日子虽苦,仍让人为她感到欣慰。

放学的路上,她会跟着外婆逐个查看经过的一个个大垃圾桶,她趴在桶沿上往里看,不时指点:那里,那里,这边还有一个瓶盖盖。。。外婆是拾垃圾的,她们以此为生,她帮外婆分类垃圾,那是她最大的乐趣。同学脖子都上挂着钥匙,她家里有一个一百多岁不能走路的老外婆坐在垃圾堆里整日里守着,从来不用上锁,所以她没有钥匙可挂。她在垃圾里找到一大串钥匙,高兴地挂在胸前,但没有谁家二三十个可开的门呀,他们都笑话她。只有八平方米的小房子的木门用了一百多年,门上破了木板的大洞可以轻松地钻进去一个小孩子,她的同学来家里玩,钻进钻出很高兴,她也很高兴后来,她们的家长找来,又打又骂地把她们带走,她们就再也不来。
看到这里,我难过得湿了眼睛。
那到底是一句什么话?李娟没有说。

读到这篇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不到三岁时,我被送到二个小时火车距离的爷爷奶奶家,一直住到上小学。
爷爷奶奶家的组合现在想来也很非常规。我三岁,爷爷奶奶六十多岁,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太爷爷,还有大堂兄,二十多岁。
太爷爷是爷爷的小叔叔,一辈子没有结婚的倔老头。本来是守着一个侄子,为侄子一家人出了很多力,到老了被嫌弃,爷爷就接了过来养老送终。像李娟一样,这位老太爷对我来说也是我生命中第一个无法理解的人,他太老我太小,也是我见证的第一起死亡。他脾气暴躁,有时会不知因为什么小事就生起气来,站在院子里跳着大声叫骂,爷爷奶奶全当没有听见,等他消了气就自己回屋来吃饭。后来,他跌了一跤后就卧床了,我被送到隔壁的大伯家里,跟小堂哥一起站在炕上踩着撂起来的厚厚的被子,从高高的窗子里看到了巨大的黑色的棺材被抬出院子,大人不知道我们偷偷地看到了,那个景象一直印在记忆里。
大堂兄又是一个故事。大伯好像有一个童养媳,一直生活在奶奶家里,后来大伯出去读了师范,就不要这个老婆,人家就留下还是小婴儿的大堂兄离开了。大堂兄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后来大伯被打成右派发配到邻省的农村,在那里结婚生子,后来落实政策后带着大伯母和五个孩子回来,这一家人谁都与大堂兄不亲。大堂兄一表人才,据大人说是被奶奶惯坏了,花光了爷爷奶奶所有的积蓄,后来因赌博被劳动教养,丢了工作,但神奇的是,在劳动教养期间居然找到了当时有正式工作的堂嫂。长辈们所有的烦恼与矛盾好像都因他而起。在我印象里,这位大堂兄却是最和善的待我极好的,我们都是爷爷奶奶的孩子。

爷爷奶奶性格温和,印象里不记得他们大声喝斥过我,我是他们的孩子,不记得中间回过自己家,连过年也跟那着爷爷奶奶。些年家里照的全家福都没有我,我也没有那几年的照片。他们吓唬我的方法就是,再不听话,就让爸妈把我接回家去。爸妈来时,也不亲近,还会躲出去,怕他们真的把我带回去。
爷爷奶奶确实娇惯孩子。东北的冬天那么冷,早晨他们会把我的棉衣棉裤烘得热乎乎的。夏天吃豆角时,因为我爱吃里面的豆,奶奶就把菜翻来翻去翻到破碎,最后我能得到满满一小碗豆。晚上睡觉时,我喜欢抱着他们的胳膊睡。用东北话说,耍起驴来也敢在地上打滚呢。那几年,我像个独生子女,享受了爷爷奶奶全部的隔代的爱。
现在想来,在父母眼里,这样的小孩应该也是很难接受的吧。被老人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卫生肯定也不入妈的眼。在网上看到好些被奶奶带的孩子的好笑的照片,就想起自己小时候应该就是那样吧。
到上学时,爸妈不顾爷爷奶奶的阻拦把我带回去读书,而且用一句话就让爷爷奶奶哑口无言:在你们手里,还想再养成一个xxx(大堂兄的名字)!
回到自己家,当然是两方面都极痛苦的改掉坏习惯的漫长日子。我质疑他们,不确认他们对我的爱,与爸妈不亲近,倔强,也不讨好他们,两方面的感觉应该很痛苦,少年时代因此漫长又苦闷。

李娟有把外婆接到自己身边照顾一起生活的日子,我没有这样的福气。在我读初中时,爷爷奶奶就都过世了。所以妈妈也说,疼孙子孙女是白疼的。
但我身上还有与爷爷奶奶生活的影子。
我长大后性格温和,不像妈妈那么急躁,因为爷爷奶奶好像说话就不大声。遇事不大争抢,因为小时候与大伯家的孩子一起玩发生争执时没有父母兄姊撑腰。有了小酒窝,也做到了自己的誓言,不打人不骂人。
还有就是,作为一个在我们那个什么都好吃的年代长大的人,我挑食严重,不爱吃的东西一口不动。
妈妈那么严的家教下,长大了自立后就比较自我,以自由自在为人生最高宗旨,最受不得别人管。
这样想来,我是个幸福的小朋友,因为小时候,曾经很确认地被爱过,人格还算比较健全。

(又来北京,最晚的航班,又在机场候机四个小时,又写李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战争与和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