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与宁波友人胡君等人游览绍兴古镇,余受赠“三味书屋”扇子一把,题诗云:“向阳人才早得意,泽润万物赤胆忠。”望文生意,现札记于后。
http://s2/middle/5daba2c4x7ca27f92cf71&690
(一)位置。绍兴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系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二)书屋名字由来。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http://s9/middle/5daba2c4x7ca283bee788&690
(三)何为“三味”。说法有六:
1,对读书感受的一种比喻。“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
2,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
3,借用佛教语言。“三味”即“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音译,原指诵读佛经、领悟经义的三重境界:一为“定”,二为“正受”,三为“等持”,意思是说,诵经之前要止息杂念,做到神思安定专注;领悟经义态度必须端正,具有百般恭敬的虔诚;学习过程中要专心致志,保持始终如一的精神。
4,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
5,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6,即辩味、体味、玩味。寓意是希望学生读书时应反复琢磨,多多体会的意思。
谢谢胡君!“三味书屋”。我将用此生慢慢品味之。
http://s9/middle/5daba2c4x72dd2c06f57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