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有学者提议修订《坼迁条例》,遂忆起两则来自于德国的关于“钉子户”的故事,颇耐人寻味。现摘编于下:
之一: 相传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于18世纪中叶在波茨坦修建莫愁宫(也叫无忧宫)作为夏宫。宫殿左前方有一座磨坊。宫殿建成后,风车无法正常运转。磨坊的主人主格拉文尼茨认为,是因为国王的宫殿挡了风。于是就将国王起诉到法院,为此国王豁免了磨坊的租金。
过了不久,该磨坊被转卖给福格尔,因风力不够,福格尔也向提起诉讼,国王派人前去与他协商,希望能买下磨坊,但这位老农民坚持不卖,几次协商都不成。面对这样一个不识抬举的“钉子户”,国王只好下令把磨坊给拆了。对此,老农民不哭不闹,而是将国王告到法院。法官听证时问,是先有磨坊还是先有宫殿?回答是先有磨坊。法官认为国王侵犯了磨坊主的私有财产,判决被告必须恢复原状,并赔偿原告所造成的损失。国王只好执行。又过了很多年,福格尔的后代因为缺钱,找到小国王,想把磨坊卖给小国王。小国王劝他不要卖,并告诉小农民,要把磨坊作为纪念物,世代相传。如果小农民实在有困难的话,可以资助他,帮助他度过眼下的难关。
之二:德国西部名城科隆在修建高速公路时,政府花费了好大的功夫,来安顿建高速公路需要坼迁的所有人家。但是有一户人家死活不肯搬。政府无奈只好花大钱将高速公路绕道好几公里,躲开了这个“钉子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