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慧爱生机饮食之家
慧爱生机饮食之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43
  • 关注人气:2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笑的特写

(2010-01-05 15:48:35)
标签:

原诗

毛地黄

特写

诗人

高占祥

中国

文化

分类: 心灵的阳光

         

 

                 微笑的特写

 

                  ---读高占祥诗歌选《古韵新风》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位朋友手里借来了高占祥的诗歌选《古韵新风》。这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淡黄色硬壳封皮上竖列着烙金的《古韵新风》四个闪光的字,左侧偏上凹刻着“高占祥诗歌选”。可见,这本诗集要突出的是作者的创作风格。我展开诗集一口气读了四首自由体诗,感觉阵阵清风扑面吹来,仿佛听到诗人的脉搏与时代的鼓点律动,铿锵和谐,洋溢海潮般的激情。

    高占祥何许人也?此时我才动心翻看序和跋。全国青联副主席,团中央书记,中共河北省书记。先后出版著作73部,荣获“中国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世界桂冠诗人”!他用整整五百首七言绝句专门吟咏莲花,在“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上被评为世界上咏莲最多的诗人!

    作者的“小档案”,“序”和“跋” 也同时译成了英文和韩文,可见这部作品也是贡献给世界的文化财富。

    那时我心里蹦出一个词“叹为观止!”一位政府高级官员与政治休戚相关不足论,他竟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政治、经济、生活、大自然水乳交融的吟诵,洋溢着豪迈乐观,纵揽风云的情怀,蕴含着坦荡清廉,虚怀若谷的品格,是多么令人钦敬呀!

     在作品中,我常常能寻到他通霄不眠斟酌字句的情形,常常能看到他吟咏林间湖畔的身影。从他九岁做童工,写了《童工谣》一诗到现在创作了73部著作,不能不说,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建筑了一座文学艺术的宝库,这里有取之不竭的甘泉,用之不尽的宝藏……

    不想对作者的作品赘言什么,到是这部作品出版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不已。诸如唐诗·宋词等都有赏析的内容,便于读者理解。高占祥的这部诗选每首作品后面也有赏析,而赏析者就象博士生的导师似的,站在主客观统一的层面发表看法或感言。有的看似蜻蜓点水,却留有回旋余地;有的妙言俚语,孩童一般流露;有的直言不讳,知已般的坦诚。在这里,个人崇拜的痕迹清除得最彻底,友情如阳春三月正午的阳光暖透心底。不能不说这是自由、民主、和谐的一个典范。

    在作品的49页,青年诗人空林子女士是这样评析《热情颂》的:

    中国诗歌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要求“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即使心中有着一团火焰,也需要以“温柔敦厚”的方式,含蓄地表现出来,从而给予读者一定的思索空间。

     个人以为,高占祥先生的这首《热情颂》表现得过于直白,热烈,甚至带有一股剑拔弩张的意味。因而,这首诗只能算是作者诗歌生涯的一个存照,但决不能称之为代表作品。

    这段评语多么直接,甚至不留面的给《热情颂》定位,简直有迎面泼一瓢冰水的感觉。但仔细品味又是多么可贵的金玉良言呀。

    在作品的248页,国学大师文沙怀对《抚景》的评析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诗至此而止,留一亩田与读者。相较而言,此诗第四句多少有些蛇足了。(第四句是:诗人对景思如潮)

   这段评析有理有据,委婉中肯,让作者和读者都有回旋的空间,岂不是切蹉拔高多全其美!

   附   原诗:《抚景》

   漫天玉露洒银霄/云由轻移碧似瑶/疏影残荷看不厌/诗人对景思如潮。

   作品278页对《惊鸳》是这么评析的:

   这个问题更严重了,非惟扰梦,直接惊散鸳鸯了,看来翠幕连天风景虽好,总是露宿没有保障,鸳鸯不知道会不会想套房子。

   这段评语,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由物及人,由自然到生活,把作品的主题拓展了。这不就象告诉我们事物的答案不是唯一,一个方程有多个解吗?试想写诗的人看了能不驰骋想象吗?赏诗的人能不生发许多感慨吗?所以这本书的评语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评语的本身。

   附原诗:《惊鸳》

   翠幕连天挂碧罗/风鬟霜鬓饰仙娥/轻舟划破滢滢水/惊得鸳鸯下绿荷。

   再看此书的序言作者——赵缺给《毛地黄吟》写的评析:

   毛地黄是典型的归化植物,喜阳光。全株长有灰白色短柔毛,花形如紫色的小铃铛,有兴奋心肌的药效。

   这首诗细腻,形象地刻画了毛地黄的特征,然而几番读来,却不知作者有何寄寓。

   附原诗《毛地黄吟》

   恰似风铃镀紫金/闲来何处奏闲音/绒毛密密凌寒立/繁蕾翩翩向日吟/岂止为花能悦目/可怜入药亦惊心芬芳早已归华夏/此际无须海外寻。

    看看,诗本来写的不错,敷衍一下就过去了,他偏偏不,有什么说什么。如果说诗人率直,更得说,此书的作者有宽阔的襟怀。

   欣赏这部作品,仿佛看到作者和读者面对面真诚温馨的交流。这源于评析者的评析方式。这种方式就象从这岸风景通向那山风景的木桥,启发人们去发现、拓展进而创造更广阔的境界。折射出人文的科学的去批判和继承的光辉。我想这是诗和诗人真正的魅力所在。

   更让我喟叹的是,几位作品的评析者与作者之间是诗友,他们地位平平,与作者年龄相差悬殊,文怀沙已年近花甲,张麟已年近半百,赵缺正在而立,空林子还是青年。他们在这部作品里出现,却如邻里道家常一般亲切融洽。如果说高占祥是一位投世界以灿烂微笑的诗人,那么编辑此书的集体与他构成一个中国式的微笑的特写,留给了民族,闪耀于世界!

    合上这本书,我平静不了翻腾的思绪。书是人类最知心的朋友,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说得多么贴切形象而深刻!

 

                        (写于2010年1月3日, 4日5日修改定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