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期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009-08-06 21:19:17)
标签:

心理咨询中心

专业心理咨询

儿童青少年心理

亲子关系

育儿

分类: 心理学相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们,都认为个体幼年的生活经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如何,可能是由不同的因素和条件而决定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们都相信,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由自然和内心的力量决定的,这种力量是在无意识中发挥着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我们并不清楚我们行为的真正动机。精神分析学的心理学家以为这种力量的构成形式深受童年期经验和家庭内部的关系的影响:比如说人们的愤怒情绪,社会对愤怒反应持特殊的立场,通常是阻止它们,只允许它们在少数情境中尽情显露。许多攻击或“顺利完成行动”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刺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愤怒感。揭开笼罩在神经症患者童年期心理生活中的压抑的面纱,你就会立即看到极度愤怒的反应。父母在直觉上是十分怨恨和害怕儿童愤怒与狂暴反应的,并且在压制儿童的愤怒方面拥有强大的文化支持。当儿童发怒以及具有攻击性时,使用直接惩罚的频率可能比其它情况下使用的频率要大的多。儿童为何发怒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反正恐惧与愤怒刺激形成联结。在幼儿最小的时候,文化规定的实践训练似乎是要熄灭愤怒:而并非施之于惩罚,也就是说,让儿童隔离开来,让其哭喊以此将愤怒发泄出来。然而父母对孩子进行教导和训练的动机过强,以至他们常常采用惩罚的方法,尤其是用惩罚来对付那些他们以为是顽固的,大胆的对抗行为。焦虑的反应,不仅是与被禁情境所产生的线索相联结,而且还与儿童当时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线索相联结,正是后一联结产生了内在的心理或情绪冲突。在这种学习联结产生以后,由愤怒情绪所产生的主要线索可能会引起战胜愤怒情绪本身的焦虑反应,从而使得个体即使是在文化允许的情境中,也无力使用愤怒情绪,他将被认为是病态温顺的或长期处于痛苦状态。完全消灭一个人的愤怒情绪也许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某些产生愤怒的能力对于形成健全人格是必需的。

    父母的拒绝或抛弃同样会使儿童感觉到愤怒,如果儿童只在父母在场时感到安全,那么当父母离开或以他们要再次离开来威胁儿童时,儿童会感到恐惧。当父母返回时,儿童会提出极端的要求,即要求得到非同寻常的宠爱,而且变得很“黏糊”对于儿童的这些要求和占有欲的表示,父母也许会不明智地予以惩罚,因而再次使儿童感到恐惧。
 
    儿童成长过程所带来的新任务会给他许多挫折,放弃长期拥有的特权会引起儿童的暴怒,强迫儿童尝试新的反应,如自己穿衣服或系鞋带,也会使儿童产生愤怒。如果在这些情形中孩子对父母大叫或发火,那么惩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愤怒与恐惧的联结也就随之大大加强了。如果挫折情境中必须废止愤怒反应,那么儿童会尝试进行其它反应,诸如对不能强求的东西采取恳求的方式取之,或者屈从于挫折情境。在这种情境下,攻击的偏差形式尤其有可能出现。个体可能因其直接的愤怒反应而受惩罚,但对其委婉的攻击性的处罚则要困难的多,他可能在等待中学会说谎,学会以其对手曾用过的其它方式来对激烈的惩罚以示报复,说谎话耍诡计,给协商人和人际关系添乱等这一些都是愤怒反应的间接表达形势。愤怒的抑制可出现两种不同的形式,即抑制外显或外显的直接攻击性的反应。生活在我们文化中的儿童,必然会发生这种抑制,然而这个过程也许为时较长愤怒情绪本身也会被压制。如果产生愤怒反应的内驱力引起强烈的恐惧,那么个体也许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活。作为受害者,他丧失了积极人格的内核。他不能如社会所要求的那样在学业和工作上具有竞争力,他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等待他人给予。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利,这类儿童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维护的人,因为他根本就不会发怒,更不用说那些正当的和正确的发怒,所以冲突本身并不奇怪,在各种年龄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情绪冲突总是与生活如影相随。冲突在强度上也有差异会产生或强或弱的刺激。当冲突强烈而且无意识时,痛苦着的个体总是犯过去犯过的同样错误,并接受着同样方式的惩罚。当冲突达到意识水平,高级精神活动的智慧和创造力会帮助个体寻求摆胆困境的新途径。这对所有情绪困境,对童年早期所习得的冲突和日后过种中所生的冲突都适用。

    所以一个儿童从出生到童年期这段时间,除去受遗传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以外,个人生活的早期经历对每个人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它是儿童学会与人相处和生活方式最直接和快速的表达方式。由行为的塑造和潜意识的形成共同参与和完成,那些快速和熟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生活经历有密切的联系。造成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给儿童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优势方面我们要鼓励儿童的发展和调整,以保持合理和稳定的完善塑造。在劣势方面,我们要提早发现,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意识范围内与行为和情感的支持相结合,做到最大的程度的改善。总之,每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无不受到幼年生活经历的影响,都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决不是决定人们命运的唯一因素,它和环境,社会个人的努力等因素协同对每个人发挥作用,只要我们意识到,它就会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意义。

                                                                    北京仁爱慧心心理专家刘铁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