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语,瑞典语,还是说母语?

标签:
杂谈 |
电影非诚勿扰里范总与海归秦奋谈话时,说母语有点不适应,经常插点英语。 看高球博文时,这也常见。咱这海漂还真有同感。
不只是打球时,在单位,在家里也常有这问题,说英语,瑞典语,还是说母语?
咱工作单位是名符其实的international.一次组里成员去饭馆吃饭,照片上9个人来自8个国家,拍照的人还来自第9个国家。这种场合,别无选择,只有说英语。不好好学英语只能当哑巴。
正式场合的官方语言哪,少数用瑞典语,多数还是英语。一般情况还真不能说母语。就像照片上咱一个学生(来自伊朗)博士答辩时,opponent是美国人,评审委员里有法国人,共同语言只有英语。瑞典语可難竽充数,英语可不能含糊。
偶尔有国内代表团来访,或是回国访问交流,还只能一半说母语,另一半翻译成瑞典语或英语。照片上是10年前去中科大在合肥消遥津留影。风华正茂(不是英雄可提当年勇)。
在家里,说英语,瑞典语,还是说母语,竞然也是个问题。儿子在北京出生,母语应是中文。 2岁来瑞典,在瑞典幼尔园,小学,中学,一直混到高中,瑞典语和英语都比中文好。咱在家里说中文,周末送他去中文学校,还带他回国几次。他也能听懂不少,能说一些,把瑞典人糊弄得请他在瑞典羽毛球公开赛上当官方翻译。可是在家里与爹争论时,一急就换瑞典语(比爹好)。咱要求说母语,他说不公平。这事还真没法找人品理。
至于高尔夫,咱学球时上的是瑞典语培训班。打球时多是说瑞典语。本以为高球词汇各国都差不多,去年在美国打球时却发现许多高球英语与瑞典语不一样。第一次(至今也就一次)在北京打球时,听球童喊"看球",才知道并不是全世界高球场上都喊"Four!" 看来,该说母语时还真得说母语!说的不对真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