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不急于介入中国市场 培养目标客户是关键
(2010-05-26 13:26:49)
标签:
互联网电信微软中国市场培养目标it |
2010年3月23日凌晨,Google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这是Google在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的5年所作出的决定。在Google 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迅速开拓,在2005年不惜重金将李开复挖过来,后来又高薪聘来周韶宁。他们的做法也旨意为了让Google转化为一个本土化的搜索公司,能够更好的取长补短。但是它的迅速进入还是反映出 Google对于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的迫切性和强烈的市场期待。
大多数的业内人士都指出,西方那些有实力的网络公司在中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国文化、网民需求、市场变化的了解。Google的黯然退出对西方企业尤其是网络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提了很大的醒,对于国际互联网软件鼻祖的微软来说,中国目前的移动通信行业是正在成熟的上升阶段,这对微软这样的国际互联网巨头来说既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从微软移动终端产品对于中国市场还是非常谨慎的。
并不是说微软对于中国市场停滞不前,这是一个需要时间逐步从各方面进入的长期过程。今年4月微软推出两款手机kin1、kin2,这两款手机整合了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网络服务的数据服务,而且它的软件功能将大大减少用户发表评论和分享图片所需的时间。可以说这些设置都更偏向年轻化群体。微软娱乐和设备部门总裁罗比·巴赫在发布会上就表示,Kin手机主要是面向注重社交网络生活的年轻人。并且这次推出的手机应用了微软的Windows Phone 7系统,可以根据一定的目标人群进行专门的定制。有研究机构也表示,Kin手机是微软在消费者手机领域推出的最佳产品,堪称一款针对年轻社交用户的精心策划并完美实现的产品。
但是微软并没有将中国列入销售范围。微软大中华区电信及媒体事业部高级总监陈敬新表示,“Kin是与运营商深度定制的”,“国内的移动SNS市场与美国和欧洲市场也不完全相同,因此Kin进入中国恐怕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其实微软在等待中国国内移动市场更加成熟的同时,也在技术上进行了本土的整合,并购登合科技就为微软扎下了本土的技术根基。还有就是它本次推出的手机等多的是面向年轻人,适用人群年龄偏小,必须有一个培养终端用户的过程,在这些全方面的考虑之后,微软进入中国会比其他手机厂商周期更长,可以确保微软顺利登陆,并且延续微软智能、稳重的高品位特性。它移动终端的进入势必会在高薪白领阶层锁定庞大的目标群体。
微软对于中国市场不急不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种做法对它进入中国长远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微软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