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2009-02-19 08:34:01)
标签:
it |
很多电类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也就意味着“失业”,只是未到毕业之时不知道而已,之所以人人心甘情愿、千辛万苦、奋不顾身地冲向高考的“独木桥”,就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我们每一个在校学生不仅企盼着毕业之后能够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而且还将肩负着改变家族命运、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目标。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又四年,那一步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拼杀过来的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毕业之时面对的却是一瓢冷水――工作难找,更多的是“隐性失业”,既就是说高校报上来的就业率水份很大。
一届又一届学生为了给自己增加就业的“保险系数”,整天就是忙于“考试”,考微软认证、ARM嵌入式认证……辛辛苦苦不算,花了一大堆父母的血汗钱,肥了那些办“速成班”的老板,结果考了一大堆证书,等到找工作之时,好像能够派上用场的几乎一个都没有,怎么办?考!考!!考!!!考研究生、考博士,还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留在学校继续准备考,我并不反对考研究生和博士,基础研究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石,但我反对为就业而考,更反对为提升就业的竞争力而考。
似乎“竞争是如此地残酷”,以至于我们的父母们不得不从幼儿园就开始按照统一的标准“栽培”小孩,于是很多“聪明”的家长开始筹划从幼儿园开始赛跑。还有不少的父母甚至举家搬到学校旁边生活,全家人为上中学的“宝贝”做饭、洗衣服,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些年来严重的就业形势、下岗等社会现象给了我们一击当头棒喝,比如说,过去在银行做一个普通的职员是铁饭碗,薪水超过大学教授,现在也朝不报夕了,不得不竞争上岗,而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真空地带”呢?有。但很多高待遇的垄断行业却并非我们普罗大众所能够企盼的栖身之地,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了。
而人们却将就业难的责任全部推向教育改革――现在的招生人数太多就业机会太少,我认为中国恰恰是人才太少,招聘满意的人才是企业家最痛苦的恶梦,缺乏优秀而卓越的人才是造成中国并非经济强国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