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现象凸显消费者价值回归

标签:
it |
2008年已过去,PC行业最热门的莫过于上网本,各大企业纷纷加入到上网本的生产制造中来,而且威盛还联合山寨厂商大肆推广上网本。因此,有人说上网本会取代普通笔记本,甚至会取代手机。
http://photo1.bababian.com/upload15/20081231/86D2488EB1712DFFC7F9BB4122E80F1E.jpg
推动消费者更换PC的因素
一直以来,刺激消费者更换PC的主要因素是芯片技术的升级换代,也可以说是芯片企业主导了PC市场的变化。
从486芯片,到586芯片,再到双核芯片,CPU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增强,而且CPU的制造工艺也在从90纳米向65纳米演进,目前市面上英特尔和AMD主流的双核芯片均为65纳米的产品,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芯片具备了更强的处理能力,而且可以做到功耗更低。
芯片的升级换代刺激了PC的升级换代,如果现在还有人使用“奔四”的机器,你会感觉很不可思议。然而随着65纳米芯片向45纳米转型,4核心CPU诞生,芯片制造工艺的物理极限很难被打破,这限制了芯片的更新换代。
而且硬件和软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微软XP操作系统以及VISTA操作系统虽然提高了性能,但是并没有对硬件资源有过多的要求。随着存储芯片和NAND闪存价格的下降,只要机器具备1G以上的内存就可以完好的运行微软的操作系统。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当前的双核心PC已经能够完美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文档处理、上网、视频、娱乐等等。需求决定着供给,在芯片技术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之下,技术已经不再是推动消费者更换PC的最重要因素。
上网本最大的特征是低价
至于为何8寸、10寸小屏幕笔记本会被市场热捧,笔者认为这类笔记本并非是新技术的刺激,因为无论是ATOM处理器,还是威盛的C7-M都是曾经被芯片企业淘汰的技术,并无创新可言。而且这类笔记本最大的特征是轻便、低价。
笔者也曾经将这类小屏幕笔记本称作是“倒退式创新”。一直以来,吸引消费者更换PC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want”,用户想通过升级PC得到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也是为了配合操作系统的升级;但是当存储芯片的价格足够低,当操作系统对硬件的需求并未增加之后,消费者的“want”想法破灭,他们开始注重“need”,也就是说开始关注以最小的代价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诚然,我们清楚的看到虽然仅有1.6M赫兹的ATOM和C7完全可以轻松的运行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所以用户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打个比方,我购买了一台最新的45纳米英特尔i7四核心处理器的PC耗费上万元人民币,最后也还是运行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也还是用它来处理文档,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花费仅仅2000元就可以购买一台8寸或者10寸本来完成文档处理、照片处理、视频、音乐等功能,这种性价比可想而知。由此我们看到,上网本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并非是新技术,而是超低价。
充分考虑消费价值回归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显著的问题:消费者的购机价值观开始回归!这种回归似乎并非因为经济危机造成消费心理预期的下降,更是由于芯片技术、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遇到发展瓶颈,无法刺激消费者的新需求,低价笔记本电脑受到热捧是一种必然。
当然,这种技术瓶颈和经济危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新技术一直以来都给消费者一种“I want”的超前消费构想,而如今这种构想破灭,导致消费者开始注重“I need”,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无疑影响了全球消费需求的增长,出现经济危机也是一种必然结果,在此笔者不多做论述,将专门撰文论述,敬请关注。
我们继续回到PC消费者价值回归的主题上来。上面我们提到,随着液晶显示技术成熟,液晶面板供大于求,价格不断回落,必然带来相应产品的降价,PC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坚信,这种价值回归必须引起PC制造企业的足够重视,加大研发低价笔记本电脑,成为保持增长的关键性策略。
但是对于小于12寸的笔记本笔者仍不报有希望,因为无论从显示效果、使用体验、用户健康方面,这种笔记本都无法满足长时间的使用,因此这种PC的市场空间狭小。而屏幕尺寸在13.3-15.4寸之间的笔记本电脑只要价格回落到理想程度,其出货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最好策略。
笔者也看到,苹果、索尼等高端PC制造商也开始放低姿态,应对消费者购机价值回归,苹果准备推出更加低价、轻薄的macbook,而索尼也宣称要进入低价笔记本领域。当然,在这种价值回归的市场氛围中,惠普、戴尔、联想等大众PC供应商必然是最大的获益者,而芯片企业应该充分的看到这个趋势,英特尔和AMD向45纳米以及32纳米的演进只能看作是苏美冷战时期的“军事竞赛”,最终影响的只是自己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