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艺术之美

标签:
释迦塔建筑彩塑壁画龙图案风铃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坐落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处,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益完。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宏大的纯木结构建筑,素以巨大规模和巍峨高度而闻名于世。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塔塔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平面呈八角形,平面直径为 30.27米,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塔基高4.40米,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台基和月台的角石上都雕有伏狮,现存十七块。角石伏狮造型古朴,大气浑厚,具有明显的汉唐遗风,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石刻精品。
塔刹高11.77米,有两大部分组成。下部为砖砌二层仰莲,高2米,直径约3.65米。上部由复钵、相轮、仰月、宝珠,五个部分的铁质部件组成。应县人把塔刹铁质部分称之为,铁锅、铁笼、铁笊篱。令人称奇的是,这些铁质部件经千年风雨而不锈,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宝塔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铁锅、铁笼、铁笊篱通体均为镂空图案花纹,这些花纹变化丰富各不相同,粗略估算最少也有上百种形式,可以说是集图案花纹于大成。
释迦塔塔身是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塔外观六檐五层,底层为双檐。各层间又夹设暗层四个,所以全塔实际为九层。释迦塔外观整体造型稳定,比例得当。距塔前70.36米处,是观看全塔的最佳距离。抬眼望,释迦塔巍峨宏伟崛地擎天;近前看,斗拱如天宫盛开的莲花美丽壮观。古人有诗云“远观擎天柱,近似百尺莲”。
释迦塔六层外檐八角上,都挂着风铃,每层有大小16个。因历代都有修补更换的缘故,现存风铃呈不同形制,多达九种。每当清风徐来,这些古朴的风铃,便会随风轻撞击出,穿越时空的苍幽古韵,使人感受到神秘的古代气息,生发出无尽的遐思。
释迦塔五个实层中,都有精美的彩塑佛像,其艺术风格与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的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彩塑一致。主要特点为,造型生动,体态健硕,面目端庄。佛像虽经历过人为破坏,千年风化,和历代修补重妆,但仍风韵犹存,不失辽代雕塑原貌。这些佛像是宝塔最美的华彩乐章,他们居宝塔近千年,是释迦塔真正的主人,是整个宝塔的灵魂。释迦塔现存彩塑共计34尊。其中各层佛像12尊,菩萨12尊,力士8尊,菩萨奴2尊。另还有菩萨坐骑狮、象、马、大鹏金翅鸟等各种神兽多种。
第一层佛像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高达11米,仅比云冈石窟露天大佛低2.46米。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2.13米高的束腰莲花座上,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美丽端庄,高贵温婉。石绿色眉毛犹如新月,双目微启,两眉间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边有石绿色卷曲胡须,颜色与眉毛一致,下巴有细月纹。两耳不象一般佛像那样,耳垂垂肩,而是明显戴着耳环,深蓝色螺发,肉髻中镶嵌硕大红色宝珠一颗。手指修长优美,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手心向上置左膝作与愿印。若伫立大佛前,分明能感受到佛德博大,分享到佛的慈爱。大佛整体采用贴金和彩绘两种装饰方式,即面部、手部、脚部,以及袒露的胸部用贴金方式装饰,而袈裟和服饰则均采用彩绘的方式。佛像袈裟轻盈贴体,衣纹线条流畅飘逸。在通肩式袈裟和服饰上,用运沥粉堆金法绘制了约五十多条长约50公分的龙图案。这些龙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且随衣纹转折而变化,造型灵动,刻画精美细致。在佛衣上绘制龙纹,是极为少见的,对于大佛身上的龙纹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塑有造型生动的八个力士。这些力士高1.30米—1.40米。他们个个神态不一,姿势各异。有的披挂盔甲,神态威严,有的坦胸露背,肌肉发达,齐心协力共同作扛莲座状。他们的肤色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两尊皮肤呈黑红色,酷似黑人,还有一尊呈蓝色皮肤,另外有一尊是白色皮肤的,这四尊力士面目均不似亚洲人种。与力士共同扛着莲座的还有八条动态别致,颜色不同的立龙。这八条龙也都叉腰扶座,神情严肃,其颇似人的动作,令人称奇。
http://s8/middle/5da9f8abga26dbc6ca347&690&690
第二层实层内槽中,木质方形台基高0.46米。台基上塑有一佛二菩萨趺坐于莲座上,另有二胁侍菩萨立于大佛左右。正中大佛高4.11米,袈裟和衣服边缘处,雕有飞龙,共计18条。龙纹长约35公分左右,形态各异。与一层大佛身上的龙纹不同之处在于二层龙采用的是浮雕造型手法。浮雕龙塑造工艺细腻而风格粗狂,造型生动传神。条条飞龙好似舞动于衣纹之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示出无限的活力,具有大胆醒目的艺术魅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二层雕龙都分布在大佛袈裟与衣袖的左边,为东向,右边则都是花形浮雕,分明是刻意安排的。据考证,“辽俗东而尚左,御帐东向”,此特征定与契丹人以东向为尊有关。
二层两胁侍菩萨皆面容娇美,宛如妙龄少女亭亭玉立于大佛两侧,神态谦恭而自信。左右普贤、文殊像美丽端庄,坐姿挺而不僵,微妙传神,透出睿智成熟之美。二菩萨以及主佛座是全塔各层中最为华丽的形式,佛座束腰部分,都有体态健硕生动传神的狮象坐骑造型。
第三层实层内槽中,木质八角台基,高57公分。台基设计美观,做工精致,每八角立面腰间都均匀地分布有九根小立柱,立柱上雕连珠纹,考为原物。台基上塑四方佛四尊,每尊佛高2.80米左右。这四尊佛面部均保存完好,肃穆端庄,外形基本相象。若仔细观察,四尊佛表情微妙,神态各异。有的似低眉思索,有的一幅豁达大度的模样,有的安祥恬静,有的又欲告诫世人什么。佛的身后原来均有身光和头光,高约3.10米。造型大气彩绘精美,与佛相得益彰。现只残存个别身光痕http://s10/middle/5da9f8abga26dd48bdac9&690&690迹。南方佛和北方佛,佛前衣服顺势搭在莲座的花瓣上,如丝绸滑落质感极强。另外,四佛座束腰部均有造型生动的神兽,分别为象、马、孔雀、大鹏金翅鸟。这些神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第四层实层内槽中,方形木质台基高0.46米。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奴。佛高达4.米左右,又称卢舍那佛。大佛彩饰极为华丽,有磅礴之气势。佛座束腰中,东南西北各有四只神兽,形似狮子,四只狮子造型无一雷同,个个精神抖擞,其中三只瞠目狮吼,唯有大佛背后的狮子呈闭口状,耐人寻味。大佛两侧立迦叶、阿难二弟子,高2.30米。阿难塑造的非常精彩,面容娇http://s6/middle/5da9f8abga26dd31859b5&690&690
第五层实层内槽中,木质四方台座高0.63米,每边长7米,总面积约49平方米,是全塔面积最大的台基。上塑佛五尊,菩萨四尊。中间最大的一尊为大日如来佛,高约3米。大佛以左手的四指握拇指于掌中,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据说此印相能消灭无名的烦恼,获得佛的智慧。细观察大日如来佛嘴角微微上翘,比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含蓄且微妙。大佛座束腰间,塑五只犬状神http://s12/middle/5da9f8abga271ba24041b&690外八尊彩塑人们初看总以为都是菩萨,稍作观察便会发现,大佛正前后左右塑像,都戴佛冠为佛像,其它四角塑像则都戴菩萨冠,为菩萨像。而且佛与菩萨的台座也有区别。
纵观应县释迦塔中的泥塑,佛、菩萨、力士、奴仆、坐骑、神兽,无论从造型上,神态上,装饰上,都没有重复和雷同现象,真可谓千变万化,异彩纷呈,蔚为大观。可见我国古代无名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高雅,专业技艺之精湛,创作心态之虔诚。
释迦塔现存壁画约260平方米,大部集中于一层内槽墙壁上。有辽代原作,也有经历代修补重新彩绘过或覆盖重画的,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层内槽墙壁绘制的六幅巨大佛像,构图完美,做工考究,色彩艳丽,格调高雅,艺术品位极高,据考证为建塔时的原作。一层内槽南北门额照壁板上,绘有六幅供养人壁画,人物气质高贵,衣着不凡。释迦塔壁画题材广泛,无论佛像、飞天、金刚、弟子、天王以及男女供养人等,皆造型准确,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是我国壁画艺术中的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释迦塔一层和五层有非常精致的宝伞法盖式藻井,藻井中央均绘制太极图形。一层藻井尤为华丽,藻井整体布局严谨,图案繁复华贵,变化丰富,色彩艳而不俗,运用雕饰和彩绘两种艺术手法制作而成,对一层整体艺术气氛的营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五层藻井还绘有八卦图,最边缘绘制八条龙,藻井两边横梁上,两面都绘有龙,腾云驾雾好不威风。
在释迦塔上,现在还悬挂着48面匾额,这些文物,不仅是释迦塔修缮史和重要活动的珍贵史料,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佛宫寺释迦塔自建成起,千百年来游者云集,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会为它的高大雄伟而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震撼。特别是1966年文革期间和1974年重修宝塔时,在二层和四层佛像胸部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以及“七珍”等稀世珍宝,轰动海内外,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专家学者游人前来研究观瞻。从释迦塔的名称来看,我国古代所建寺塔很多,但以“释迦”命名的就此一座,可见应县释迦塔在我国佛教文化中的佛教地位;从释迦塔峻极神功的建筑艺术,气魄宏大的彩塑艺术,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可见释迦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地位;释迦塔里里外外随处可见的龙图案装饰,处处显示的皇家气派,足以证明佛宫寺释迦塔是辽王朝皇家寺院,可见释迦塔在我国历史上的历史地位。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无论是从建筑、雕塑、绘画方面,还是从图案、书法、石刻等方面,无不体现出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魅力。应县释迦塔艺术之美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千年古塔定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艺术之光!
注释:《辽史.百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