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假我以椽笔——读《经山海》随记
(2019-12-19 16:34:24)
历史假我以椽笔
——读《经山海》随记
长篇小说《经山海》,是赵德发老师在完成六部小说和一部传记后的又一部力作。书中写了女镇干部吴小蒿及“楷坡人”“经山历海”的过程。 打开《经山海》,正文前面是两幅白描画,黑白线条勾勒出了两个具有时代风采的阳光女性和正在起劲敲打锣鼓的人们。当精读完全书后,掩卷遐想,《经山海》所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技法。赵老师用简练的语言,不加渲染烘托地描绘出了多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与他喜欢读中国经典是分不开的。在《经山海》每一章前面,都有“历史上的今天”和主人公及女儿的“今天”记事。《历史上的今天》这本书是赵老师多年前购置的。当《人民文学》总编施战军向他约写农村题材小说时,创作的激情、欲望和压力给他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在他沸腾的大脑中,苦苦寻思小说的结构与内容。如何根据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主题的要求,用哪几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把一系列积累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合理而匀称地加以组织和安排呢?这是每个写书人都遇到的难题。一项宏伟的工程,其式样与风格来自设计与结构,小说的结构就像工程的钢筋骨架,支撑着作品的形象与气势。赵老师利用《历史上的今天》作为小说的框架,并以此结构《经山海》,这让“作为灵魂的主题,作为血肉的情节与细节”就有了依附和支托。作者构思出新颖奇巧的布局,沿着以结构而成的创作大纲,在白描基础上,灵活运用铺垫、关联、照应和镜头式等写作手法,将文字写得远近疏密,虚实露藏,恰到好处,赵老师那种“严谨、遒劲而简练”的创作风貌也体现了出来。 鳃岛、鳃人、鳃人之旅,鲸起、鲸落、鲸骨之庙,给人憧憬和思考。伴随主人公吴小蒿依次出场的是150余位重要和次要人物。这些人物,在新时代背景下,演绎出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生动故事。在赵老师笔下,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活灵活现。他把前几年和当下正在发生的农村、农业、渔民的变化,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和基层党委、政府形象的人和事,用一个个故事,不急不慌,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经山海》中的众多人物,犹如石上刻字,尽管刻的深浅不同,但已烙印在读者脑海中,让人历历在目,难以抹去。 作者的写作技巧,隐现着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以事说话,褒贬寓于行文之中,用大小不一的事件由点及面勾勒出人物,这也应了赵老师的宣称,“写一部有历史感的小说”。《经山海》通过不同事件的描述,以此叠加,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写慕平川,他想当人大代表,在请客送礼不成后,便安排侄女去辛总的聚丰集团卧底,录下酒局视频上报纪委。(曾被慕平川强暴的)慕莲莲急忙去看,小史果然蹲在冷库墙角,成了白森森的冰坨。莲莲明白,这是叫慕平川弄死了。慕平川说,发生这起安全事故,他非常痛心,他会马上让公司送来抚恤金。当天晚上,果然有人送给莲莲一个装海鲜的泡沫箱,里面是一百万现金。作者惜墨如金,虽聊聊数语,便显示出慕平川的险恶用心和黑社会做派。再如写的由浩亮,描述的淋漓尽致:由浩亮身材中等,相貌中等,最突出的特点是白白的胖脸上有两道眼缝儿。有一回,一辆轿车在大街上正常行驶,却被他(辅警由浩亮)叫停。他要看驾驶员的证件,驾驶员向他一笑,指了指后座:“王县长在车上。”他将嘴一撇:“谁家没个县长?”一个下午,吴小蒿与同学刘经济再次去杨树林相聚,正谈得投机,身后突然有人蹿来,一拳打到刘经济的胸脯上:“我的老婆,你也敢搞?”原来是由浩亮来了。作者在数次写由浩亮家暴吴小蒿后,又写了“浩亮物流”凭借公安局副局长,给那些超载大货车带路收钱。至此,作者为刻画由浩亮“痞子”“人渣”形象,又描写了他“家外有家”,吴小蒿看见了“纪小薏妈妈”误发(学生家长群)的一张照片。那是一个房间,一张大床,床上有人睡觉,睡觉的人是由浩亮,头顶一个女入的粉色乳罩,张着一张大嘴熟睡。 《经山海》中,在描写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与结局上,写得感人生动、客观公正,显示了作者扎实功底和布篇谋局的高超技艺。如对贺成收和船老大的描写。贺镇长由于涉黑,便逃避组织审查,在钱湾码头跳海,以至家人也认为是自杀了。他没有自杀,而是玩了几个月失踪。藏在鳃岛的贺镇长,为了“鳃人之旅”的安全,经常到海里转悠,当他发现防鲨网有破洞后,便连夜潜水修补,当破洞缝上一半时,他也被黄绩鱼蜇死了。“鳃人之旅是贺镇长提出并付诸实施的,一直牵挂在心,即使藏在岛上,也没忘记管护。”用镇党委书记房宗岳的话说,“他为鳃人之旅项目献出生命,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再如写的船老大,“……做着牵拉动作,咬牙瞪眼,使上了全身的力气,(喊着撑篷号)。他与一年前相比瘦了许多,老了许多,但精神头儿丝毫不减。长长的白头发白胡子,在风中大幅度甩动着。突然停止喊叫,扶着桅杆站在那里。吴小蒿正猜度他要干啥,却见他无力地搂住桅杆,慢慢坐下。她急忙跑过去,见老沈倚靠在桅杆上,限睛紧闭,嘴角流血。他儿子跳上船去哭喊:“爹——”,在场的一些渔家汉子也都喊:“老大——”吴小蒿在心里说:一代渔人,就此别过。 《经山海》的另一个亮点,是以不容辩驳的事实,还原了乡镇干部的精神风貌。有些文学作品把乡镇干部写成“吃吃喝喝、蛮横粗暴、无所事事”的代名词。客观而言,这些文学作品对十八大以前个别乡镇干部的描写,也并非空穴来风。这与管理机制与干部选拔有关。事实上,乡镇干部是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和发展目标的实际执行者,是党和政府最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代表,在工作上,要“受得了累、加得了班、耐得了寂、受得了气。”为了让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生活、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为了迎接无数个检查参观、评比考核,上班早、下班迟,“白+黑”、“5+2”、不休年假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个别干部还因安全事件或环境问题等受到追责问责、甚至因渎职而入刑事。不少干部带病工作,如书中所写的张尊良,他老婆流着眼泪说:“都躺在医院了,还说没事。你给公家干了一辈子,都是住管理区,住社区,吃饭不规律,硬是把胃给糟踏坏了。”在乡镇,有一些干部始终在最基层工作,工作几十年,任劳任怨,得不到提升,“在镇政府没有办公室,去开会、办事,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凭考试成为副镇长的吴小蒿是时代的幸运儿,她在一个镇党委、政府主官不团结的“楷坡”镇工作六年,身在楷坡,心在楷坡,凭借能力与人品,在上无关系与伯乐的情况下,升为常务副镇长不久,又跨过纪委书记、党务书记和人大主席直接升任镇长,可谓区委主要领导对其“不拘一格”。这种“不拘一格”,是她讲政治、做表率,正直、担当、廉洁、能力的充分体现,也是当代官场新形势下选拔人才的一缕春风。 作者笔下的吴小蒿,并非一个“高大上”人物。吴小蒿自从成了副镇长后,事业如日中天,婚姻一败涂地。难能可贵的是,她始终遵循做人的底线,坚守规矩,拒收购物卡和贵重的“玉璇玑”,这与在京城、省城的顾总、粱总们打着“富民发展”的旗号,利用关系,到淳朴的乡村侵占土地资源、推销旅游产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在乡镇,招商引资、扶贫、征地拆迁、植树造林、环境整治,这是硬任务,是区县对乡镇工作考核的硬指标。作者为增加作品的文化、历史感,为了乡村精神的回归和重建,写了吴小蒿撰写民间打击乐“斤求两”,使其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渔民踩高跷捉鱼虾的劳动场面搬上艺术舞台;她主动向上级打报告,使“丹墟遗址”得到保护性发掘;在她促成下,建起了渔业博物馆。其实,这些“文化”项目,在乡镇都属于软任务。作者有意突出了“文化”的分量,这样写,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人民大众的心愿,也是赵老师等作家们的期盼与愿望。 作家笔下的人物,是赵老师经年了解、体察、归纳后的升华与结晶。为了写好这部小说,他无数次深入山海之间,走进渔港、渔船、渔民,去感受、熟悉乡村振兴中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书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遭遇和际会是不同的,作者用积极的心态,通过惊醒世人和动人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刻画出了海边小镇的人物群像。在小说语言方面,作者使用了不少山东沿海一带的方言与俗语,使其得到保存的同时,对作品起到了增色作用。 《经山海》是一部接地气的现实题材作品。在创作上,现实题材比历史题材要难一些。难就难在对政策和事件的把握能力上,比如,在十八大以前,不少地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个别有经济实力的地痞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极个别的还成为党代表,尽管这些人对发展经济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社会上影响恶劣久远,不利于一个地方的长久稳定与发展。还有廉政问题。类似状况,很多作家心知肚明,但往往没有勇气提起笔、写下去。加上“网络文学”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文学创作影响颇大。如何写好当代农村题材作品,困扰着不少中国作家。赵老师的《经山海》,给作家们提供了典范。 “真切感受时代,认真观察时代,将时代样貌记录下来,将时代精神传达出来,是作家的一个重要任务。” (董敬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手机微信号13563669136)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