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贪”字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成语词典》,与“贪”字构成的词语几乎没有褒义的,如,贪吃、贪玩、贪色、贪功、贪利、贪图享受、贪污受贿、贪赃枉法、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只有少数词语,如“贪黑起早”,还是中性的。可见“贪”不是个好东西。正因为如此,自古及今,人们都十分警惕和防范。
山东曲阜孔府前上房正面有一面“贪壁”,壁上画着一个状似麒麟的动物,名叫“贪”。传说“贪”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tāo
tiè),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由于贪吃,最后撑死。孔府将“贪”画在此处,一出门即可看到,这未尝不是一种告戒和警示。
正因为“贪”对人的腐蚀太大了,所以,柳宗元写了《蝜蝂传》,揭露了贪得无厌者的丑恶嘴脸和可恶形象,告诫人们贪得无厌的严重后果。
大意是“蝜蝂贪性十足,行走途中遇到东西就捡,昂起头放到背上背起来,背上的东西越积越多,已经都劳累不堪仍不停止,最终被压倒在地。有人可怜它,帮它拿掉背上背的东西,可是,一旦能行走了,仍和从前一样继续拾取东西背到背上。又喜欢上高,用尽全身的力气不停往上爬,直到坠落地上摔死。”
柳宗元由蝜蝂的贪婪联想到当今的“嗜取者”,他说“当今有些贪而无厌的人,见钱就捞,用来充实他们的家产,他们从不知钱多是累,只怕钱捞得不多,并因此而垮台,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放逐,已经疲困不已了。一旦被启用,不思改悔,想着继续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他的贪心和索取更加厉害,他们从不以前人因求官贪财而死为戒,以至于接近于摔死。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的样子,他们的名字是人,然而他们的智慧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
其实,《蝜蝂传》就是柳宗元为天下所有贪官立的传。他借小虫塑造了贪官的形象,惟妙惟肖。文章虽短,但锋芒之锐利,刻画之深刻,可谓入木三分。时间虽过千年,但仍像一面镜子,照出那些为富不仁者、那些贪官腐吏者的“嗜取”本性和可悲的下场。今天读了,仍有强烈的告诫和警示作用。
一是告诫警示人们“贪”绝不是好东西。贪色、贪食、贪功、贪利、贪图享受、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只要与贪字沾边,结果终是大不幸!。“饕餮”因贪吃而撑死,蝜蝂因贪多而摔死。古今的贪官有几个终其一生呢?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贪得的家产值2.2亿多两(黄金白银),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为4000多万两,相当于5年多国库收入,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结果怎样,贪在雍正朝,赐自尽死在嘉靖朝。当今的贪官又何尝不如此呢,从网上查得,仅省部级落马的高官2009年11名,2010年9名,其中我知道的数额最大的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历年来贪污的金额高达20多亿元(网络)。相当多少贫困县年GTP总和啊!结果怎样?身陷囹圄,遗臭万年。这些贪官贪污受贿,聚敛财富越多,其罪恶也就越大,像蝜蝂一样积重难返,最后是死路一条。鲁迅有一幅对联是对贪官下场的绝妙写照:上联是“食大众而肥身”,下联是“损公家而利己”,横批“罪有应得”。
二是告诫人们去掉侥幸心理。不要以为偶尔的收受一次两次的不义之财,算不了什么。唐朝宰相陆贽廉洁守法,他上书唐德宗“防微杜渐”的文中说:“贿道一开,展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壁。”陆贽认为小礼不禁,大礼必到。拒贿就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在难能可贵。莫学“今世之嗜取者”“而贪取滋甚”也。更不要以为我的手法巧妙、隐蔽,不会被人发现。要知道,人活动在人世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上海市长宁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正厅级)陈超贤说:“原来总以为自己做事隐蔽,况且行贿、受贿是两人之间的事,话也传不出密室,没有人会知道。所以心存侥幸,别人会出事,自己不会出事……是侥幸心理最终害了自己!”时下仍有一些官员还在执迷不悟,心存侥幸,拈花惹草,恣意妄为。侥幸,助长贪欲的恶性膨胀,像蝜蝂一样,越积越重,越陷越深,最终导致蚁穴溃堤。因而为官者要牢记一己之责任,他人之教训,前车之鉴足以为戒,心存侥幸终将害己。
三是告诫人们要学会放弃。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在追求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时候,首先要考量法律、制度和道德底线,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切莫为名所累,为利所害,不要被物欲所驱使,被情色所困扰。万事皆有个度,背上的包袱太沉重,就像蝜蝂那样,活得太累太苦,死得不明不白,还给人落下笑柄。“不义之财,非吾有也”。“弱水三千,只饮一瓢;广厦万栋,夜卧一席”
知足者常乐。因此,要远离贪,舍掉贪,让心恢复到原本的淡静,领略天地万物的美好;远离贪,舍掉贪,去感受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尽己之能,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样有意义的人生,将回馈我们内心的喜悦、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安定。
一个“贪”字了得,凡沾其边,没有不坏事、没有不害己的,若不受其害,远离之,黜弃之!
【附】
1、柳宗元《蝜蝂传》原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2、饕餮,读音tāo 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加载中,请稍候......